本人学佛已有二十多年,从接触佛法开始便听到上至成名大德,下至懵懂初学,经常念叨的一句“未行菩提道,先结众生缘”。以前这句话也曾经困惑过我。放眼看去,说这句话的这些人几乎都是在一边混着世法,一边念着佛法。不久终于明白这些人不论是大德还是初学都误解了佛陀的真实原意。这也是汉地佛学圈的一个混乱现象 。
学佛修行首先就是舍弃今世!《大圆满前行引导文——普贤上师言教》在谈到修四无量心时,首先就是要修舍无量心。并且一再强调慈心、悲心与喜心如果没有以舍心为基础都将成为轮回的情执。再说,以佛法修学的次第而论,佛陀将每个...
阅读全文
凡寺庙、庵堂、道观组织迎请上师讲经,本次讲经的供养除去上师往返路费和讲经期间食宿外,其余供养全部捐给组织本次讲经的寺庙、庵堂、道观之常住。
网站地址:www.sanmeichanyuan.com
博客地址:http://blog.sina.com.cn/miputi
搜狐博客地址:http://sanmeichanyuan.blog.sohu.com
阅读全文
第八章 皈依与净戒
现在讨论于不知成佛之方法应如何对治,和发菩提心之道。
颂曰:
“基础体性及差别,所缘因地及受法,
仪轨功德及过失,丧失对治及学处,
如是由此十二门,阐述发菩提心义。”
第一项:发菩提心之基础【或所依】——这是要说有什么样的人,才能够发菩提心,或具有怎样的基础,才能如法的发菩提心。这必须要【三个条件】:(什么条件啊?哼哼,大家听到了没有?发菩提心不是随便能够发起的呐,它有条件的呐。“我们都能发菩提心。”呵呵呵,你们能发菩提心吗?不能,具足三个条件啊。)
(一)具足大乘种性...
阅读全文
第七章 慈心与悲心
现在讨论修习慈观与悲观,亦即对治贪求寂灭之乐的方法。所谓贪求寂灭之乐者指想自己一个人获得涅槃。因为对众生缺少悲心,所以不立志去行利他之事,这就是小乘的作风。(这里有个注解,)*其实这是指传说性的公式说法,(一种方便啊。)小乘人证得果位成就后,亦会自然的去弘法利生,此由历史事实昭然可证。(为什么咧?)盖证得一分法身后,岂有不因自他同体而努力去利生者乎?小乘在因地上不立志去作利他之行,但果为上仍会实际的去作利他之行也。此真佛法之妙处也;亦大乘能摄小乘之证明也。*(所以说大小乘也是方便说,是吧。嗯,小...
阅读全文
第六章 业果之概说
上面所说的这些痛苦是怎样造成的呢?那是由有漏业【或烦恼的作业】所造成的。《百业经》云:
“由种种业故,生种种众生。”
《悲华经》云:
“世界乃由业力所造,业力所成;众生亦为业力所造,人由业力所生,以业力而有种种差别。”(那么既然知道这个道理呐,那就净除这些业力就是呐。嗯,你虽然是人的形象,但是如果你把人的业力都净除了,那你就可以不是人了呐,那是什么?圣人嘛。)
《俱舍论》云:
“种种诸世间,皆由业力生。”
那么所谓的“业”是指什么呢?这是指心意的业和行动的...
阅读全文
最新评论
把每一片花瓣放在旋律中畅想[
但是看了你的这个帖子,又让我
博主文笔工夫不错,分析的很透
能得到你的支持是我的荣幸
文章我喜欢的,我下次还会回来
不错,很好,经常来看的,潜水
看文章要留言,呵呵
过来围观一下,留个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