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心力的角度来分,有如国王之发心、如舟子之发心、如牧童之发心三种。国王们首先要摧伏一切敌方,得到自方的拥戴,先自己登上王位,再维护属下臣民。同样,希求自己首先获得佛果,之后再将一切众生安置于佛地,这种发心就称为如国王之发心。所谓的舟子,也就是船夫,他们的愿望是自己与所有的船客同时趋向江河彼岸。同样,希求自己与一切众生一同获得佛果,这种发心就叫做如舟子之发心。牧童们为了使牛羊先吃草喝水,免遭豺狼等猛兽的侵害而将它们赶在前面,自己随后而行。同样,希求先将三界一切众生安置于圆满正等觉的果位以后,自己再成佛(这种发心称为如牧童之发心)。其中如国王之发心也叫做广大欲乐之发心,这种发心者的心力属于下等;如舟子之发心也称为殊胜智慧之发心,这种发心者的心力属于中等,就像至尊弥勒菩萨的发心;如牧童之发心称为无与伦比之发心,怀有这种发心的人具有非凡巨大的心力,就像至尊文殊菩萨的发心那样。(啊!发心分三种,心力也有大小。)
如果依地道的界限来分,则有四种,资粮道、加行道称为胜解行发心;(你看,胜解行的发心。)一地至七地叫做清净意乐发心;三清净地(八地至十地)叫做异熟发心;佛地为断障发心。(所以,发心呐!登第的菩萨以后,那他发的菩提心是清净的,啊!清净心!心里清清静静的,是吧!啊!清净意乐,所以他叫清净意乐发心。异熟发心呐,清净地异熟发心呐那就是八地以后啦,他异熟果已经空了,那种发心。啊!)
如果从发心本体的侧面来分,有世俗菩提心与胜义菩提心两种。其中世俗菩提心又分为愿菩提心与行菩提心。如《入行论》云:“如人尽了知,欲行正行别,如是智者知,二心次第别。”就拿一人去拉萨来说,首先他心里怀有“我要去拉萨”的想法。同样,最初心里怀着这样的愿望:我要令一切众生获得圆满正等觉果位,相当于“欲行”,(想去做这件事啦!那么你们检审一下自己的心,有没有这样的心啊!希望一切众生都获得圆满正等觉果位,就是希望别人都成佛!要有这样的发心呐。如果没有发的,赶快发啊,啊!)这就叫做愿菩提心。(啊!你如果愿菩提心都没有,你到哪里去升起菩提心呐。要有愿菩提心呐,啊!如果你没有意愿,要让这些众生成佛,你也就不会去干这些令人成佛的事情啦。是不是?啊!一定要有愿菩提心,这是第一步。)要去拉萨的人,已经准备好了真正去拉萨途中所需要的口粮、驴马等以后就正式启程上路。同样,为了使一切众生获得圆满正等觉果位而在实际行动中修学布施、持戒、安忍、精进、静虑、智慧等六度,相当于“正行”,(嗯!你看,修一切法,都是为了实现自己这个菩提愿。啊!)这就叫做行菩提心。这样的愿菩提心与行菩提心属于世俗菩提心。(我们啊!修学佛法,如果是一心一意是为了自己,什么成就啊!自己安乐啊!等等等等!这样想,你就连愿菩提心也没有了啦。愿菩提心没有了,你也就失去了行菩提心呐。因为你修的法一切都是为了自己唉,而不是为了众生。愿行菩提心没有了,你等于就没有了世俗菩提心!没有了世俗菩提心,就不可能证得胜义菩提心呐!所以说,心目中只装着自己,只是为了自己而修行,只是为了自己往生,而念佛、诵咒等等,干干干干,干自己那样的形象上的善法,啊!没用的呐,一点用都没有呐!因为你没有证得胜义菩提心,你就连世俗菩提心也没有了呐。那么亡失菩提心修一切法是诸魔业!这是世尊说的呐!你累积的是魔业呐!魔业又怎么可能到佛国呢?魔业又怎么可能成就佛陀的功德呢?成就不了啦!你成就的是魔业,啊!你就是念得西方三圣现前,那也是魔扰呐!据说,我是据开福寺的一位师傅说啊,听说一位居士唉,念佛、持诵阿弥陀佛,精进啊!念念念念念,诶!念得西方三圣现前,三圣是什么?哪三圣啊?阿弥陀佛、大势至菩萨、观音菩萨,啊!都站在自己面前呐,好高兴!结果他就没有反省自己啊,心里面是不是有菩提心,念得精进反而可能着魔了啊!他依照那个显现的西方三圣去做事唉,就越做越坏,刚开始可能还有点小的灵验,后来简直就是人失去控制了,入魔了。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呐?啊!修行学佛的这个圈子里面,经常流行的就是走火入魔这样的术语,也时常听到这里某某人入魔,那里某某人入魔,为什么会入魔啊?就是因为心感召!你没有菩提心,再精进,感召的肯定是魔,啊!而决不会感召佛菩萨。只有在菩提心的摄受下念佛、诵咒,才会有功德!才会感召佛菩萨!否则,什么样的心呐,就感召什么样的外境来。没有菩提心就肯定是魔呐,啊!这就是入魔的根本所在的原因呐,根本原因。)
在资粮道、加行道中依靠这样的世俗菩提心经过长期修心的威力,最后在见道中现量证悟诸法实相真如、远离一切戏论的空性智慧实义,这就是胜义菩提心。真正的胜义菩提心必须依靠修行力才能获得,不依赖于仪轨。(听见没有!不依赖于仪轨呐!仪轨是什么?传给你们的什么法啊,这个法,那个法,不都是仪轨吗?念诵也好,持咒也好,等等,啊!上座也好,结印也好,这都是仪轨呐。不依赖于仪轨呐!就依赖于什么?世俗菩提心的修持。哼!哎呀!有的人呐,也知道这个道理,嘴巴上也讲得出来,但是他就是不愿意这么做唉,啊!他们也知道亡失菩提心修一切法是诸魔业。但是他就不愿去修愿菩提心和行菩提心。是吧!啊!入魔啊!所以说,你看我们认识的人当中确实也有人入魔啦!是吧!这个魔啊!非由外来啊,全是自己感召。就像你是什么样的人,你有什么样的习气,就感召什么样的朋友。世间语不是有一句话吗?叫做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你是哪一类人呐就有哪一类人的朋友,是吧!啊!不要看他说什么,做什么,你只看看他的一帮朋友是什么人,你就知道啦,他是什么样的人。所以,看他感召的外境,就能知道他的心,啊!)而初学者发世俗菩提心则需要依靠仪轨,在上师面前受(或者自己在皈依境前受菩萨戒)。为使所得到的菩提心不退失并且日益增上,随时随地反反复复这样受菩萨戒。(啊!汉地的显教里面也谈到了这一点,菩萨戒是可以反复受。菩萨戒失毁了,也可以重受,是吧!啊!为了使自己的菩提心不退转,时常要受菩萨戒,用戒律来提醒自己,啊!嗯!就是不要亡失菩提心呐!)
(《大圆满前行引导文》部分括号内文字为上师开示)
本文由三昧禅院所撰,转载敬请保留出处
三昧禅院网站http://www.sanmeichanyuan.com
三昧禅院新浪博客http://blog.sina.com.cn/miputi
最新评论
把每一片花瓣放在旋律中畅想[
但是看了你的这个帖子,又让我
博主文笔工夫不错,分析的很透
能得到你的支持是我的荣幸
文章我喜欢的,我下次还会回来
不错,很好,经常来看的,潜水
看文章要留言,呵呵
过来围观一下,留个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