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哎呀!我真的感觉到这一段太重要!这是为什么我讲这一段的时候,这个昏沉怎么这么重啊!就是说菩提心的生起真的艰难!我讲都很累啊!知道不?这众生生起菩提心呐,那么就是愿菩提心都难呐!)
我们无始以来漂泊于此轮回大苦海的因,就是无有我而执著我、无有自己而执著自己,始终将自己放在最主要的位置,倍加珍爱。(你们看看,这就是我们无始劫以来轮回漂泊在轮回的苦海的因呐!你不把这个因去掉,你总盼着把果解决掉有什么用啰!解决得掉不啰?总想我不轮回啦,像某某某总是念道,我真的不想轮回啦!你真的不想轮回啦,你没有解决掉这个因呐,那个因就是什么?就是因为实在没有一个我,还执着有一个我,自始至终总是把自己摆在重要的位置上,哎呀!你看我多么多重要啊,我多么多么伟大啊,我多么多么善良啊,是吧,生怕别人不看重我,生怕别人不尊重我,就是这个我啊!执着得非常的坚固啊!所以这样就怎么能脱得了轮回咧!无有我而执着我。嗯!)
所以,我们需要这样来观察:现在我不管是在何时何地,唯一希求的就是自我安乐而不希望感受一分一毫的痛苦,甚至自己的身上扎了一个小小的刺儿或者落了一颗火星也会马上感到疼痛难忍,口中情不自禁地发出“痛啊、痛啊”的叫声而无法忍耐。即使背上有个虱子叮咬也会勃然大怒生起嗔心,伸手抓搔着捉住它,放在一个指甲上,另一个指甲紧跟着用力挤压,甚至虱子已经死了,还因为余怒未消而两个手指不停地蹭来蹭去。(都是因为我重要呐!)当前大多数人都认为杀虱子没有罪过,但实际上这种杀虱子的行为完全是以嗔心引起的,因此绝对是堕入众合地狱的正因。(那么,如果你除虱子的心是佛菩萨、是释迦牟尼佛那种心,那就不会堕入众合地狱呐。佛陀不也亲自为修行的弟子们除虫吗?他是为了让这些虫子啊不要干扰这些弟子们求解脱啊。发心呐!这就是菩提心呐!不有人说:“那这虱子咬人这怎么办呐?这里的虱子越来越多,住都住不下呐?”是不是,那蚂蚁越来越多,走路都没办法走?做事都没办法做?怎么办?为了利益这些众生,首先利益这些求解脱的众生能够安然求解脱呐,你要发这个心呐,而不是以贪嗔痴呐!关键在这里呐!所以,你做任何一件事要以菩提心来统摄。啊!释迦牟尼为弟子除虫,啊,除虫,他有功德,他是菩提心统摄唉!因为他是为了弟子好好修行呐,是吧,能够安心的修行,他除虫。但是,凡夫人等他是以嗔恨心,你别妨碍我怎么怎么怎么,明不明白唉!这中间有一个区别呐。哎呀!所以正知正见正在哪里呐?就正在这里。啊!)对于我们自己来说,一般微小的痛苦也无法忍受却反过来损害其他众生,给他们造成巨大的痛苦,这种行为实在令人感到惭愧。其实,三界的所有这些众生也都同样渴求自己获得一切安乐而不希望遭受一丝一毫的痛苦,这一点与自己完全相同。虽然他们希求安乐、不愿受苦,可是却不知道奉行安乐之因—十善业,反而一味地将精力放在痛苦之因—十不善业上,所想与所行完全背道而驰。一向受苦受难的这一切众生,从无始以来没有一个未曾做过自己的父母亲。(你看,像在道场修行,你断除这些虫啊、蛇啊之类的干扰,就像师父帮你们断掉轮回中的那些冤亲债主、亲眷的干扰一样啊。其实,从事相上看我对他们多少都有伤害,或轻或重的有着伤害,是不是?亲眷们想你们跟他们在一起轮回,我呐,希望你们摆脱他们。啊,照他们的做了,不过令我失望而已,照我的做了,对他们或多或少、或轻或重都有一点伤害。是吧!一样是一个道理。啊!我记得当年法王,晋美彭措法王啊教导我,不要伤害他人。那么,我是不是违背了他老人家的教言呐?没有。如果我是为了我自己私有的利益去这样做,那就是伤害他人。但是我希望你们,能够安心学佛、修行、走菩提道而这样做了,那就是利益众生的解脱,比利益众生任何事情都要有价值。是吧,所以,无论是除虫、除鼠、除蛇,还是除去你们的家亲眷属对你们的干扰都是一个发心,就是希望你们能安心修行学佛,安安心心的走菩提道。明不明白!所以,以这种心为统摄,我干什么都成了修行,都成了善道的功德和资粮。相反,我只担心着自己,哎呀,那我怕下地狱呐,那这些弟子们住不住安得我不管了。是吧,弟子们是不是被虫、被蛇、被蚂蚁、被蜈蚣咬等等,被这些东西干扰而住不下去,不能在道场待下去,那我不管,我不去做这个恶人头呐,让他们自己去做这个恶人头呐,啊,他们回去算了。是吧,那么他们的家亲眷属我也不去得罪呐,那么他们会对我有意见,说我破坏他们的家庭呐,等等等等,而不愿去承担这些恶名。这样我所做的一切,好像是比我那样做要善些嘛,啊。但是我的心呐是为了自己的善,为了自己的所谓善业功德,啊,为了自己的这些因果取舍,为了自己啊!恰恰错了!明不明白啊!有的人,它就不敢这样做。为什么?他生怕自己错因果。告诉你们呐,怎么才叫做错因果啊!那就是以自己的贪嗔痴,为了自己的利益,你怎么做都错因果。知道不!哼哼,只要是为了利益众生求解脱,为了让众生都获得佛陀的果位,达到这个目的,你怎么做都是有功德的,都是善法。明不明白!所以,你要有了正知正见你才敢这样做唉,是不是?你要有了菩提心,你就敢这样做了。你只问自己这样做,到底是为什么,是吧?只要不发错心,事相上的恶也好、善也好,都不要去在意它。别人说我,“哎呀,你看,佛菩萨,他连蚂蚁也不敢伤害、也不愿意踩死,佛菩萨!”善名啊,八风啊,吹动啦你是为了它。“你看这个人啰,他又是用水冲蚂蚁,又是杀虫,又是驱蛇,他什么都敢干,这哪里是什么菩萨啰?”孰不知,他这样做是为了让弟子安心修行啦。所以说,不要在意这些东西啊,事相上不要在意。倒真正要在意你们每一次的发心是不是在菩提心的统摄下啦,是吧?是,就对啦。不是,错啦。所以说,你如果念兹在兹都是为了自己,“哎呀,我不杀生,我不想我下地狱,至于这些人啦,他们去妨碍其他的修行人,我也不管,至于这些众生啦,他们去妨碍其他修行人解脱啊,我也不管,不然我自己杀生堕地狱。”你这样的心态,你是个出家的和尚或者是个出家的尼姑,你就犯戒了啦!犯什么戒啊?就是犯那个堕无间地狱的罪啦!什么?心非沙门啦!知道不?只要你失去利益他人的愿菩提心,你就心非沙门啦,知道不?你形象上是沙门,而心非沙门,一不小心就种下堕无间地狱的因啦!好危险啦,是吧!学佛不依靠上师,自以为是 “哎呀,那我审慎因果。”这个庙子里来了一群毒蛇,这庙子里有很多的修行人都在那里求解脱修行,我看到了这些毒蛇,我本来也有办法把它们驱走杀死,消灭这些毒蛇,但是我是出家人,我是沙门,我怎么能够杀生咧。自己走开,“我才不会为谁去犯这个杀戒咧。”哼哼哼,不犯杀戒是什么?我们自己纵遇命难不杀生。而不是看到这些恶业深重的众生去干扰破坏其他人求解脱的时候,我们能做而不做啦,那样就叫做亡失菩提心啦!亡失菩提心,你就心非沙门了啦!心非沙门而着沙门衣服,用沙门的资具,种无间地狱的因啦!你看好危险啦,是不是?你看,表面上好像他还修得蛮好,但是他念兹在兹全是自私自利。“我不去咧。”你作为沙门,如果为了众生的解脱,你应该具有什么精神?我不下地狱,谁下地狱咧!是不是?这些恶业众生它们如果咬了这里面的出家人、修行人,这些将来都有可能证阿罗汉、证圣者的,甚至有的已经证了圣者和罗汉的这些果位的人,而这些蛇将造无边罪业啦!它比咬普通的众生,罪要重得多啦,是不是?那么这个时候,如果你去把这些毒蛇杀死啦,不就像当年释迦牟尼佛杀短矛黑人一样嘛,不但没有罪过,反而圆满了无量劫的资粮啦!是不是?反之,如果你自己“那我不去造这个杀业,因为我造这个杀业,我会堕地狱啦,我要偿还命债啊等等等等,我犯戒啊。”那你恰恰就犯了最重的戒,你亡失菩提心了啦!所以一切行为,起心动念就看你有没有利众之心,而且关键是利益众生解脱。明不明白!所以有些事件不讲清楚啊,真的是含糊其词,别的学佛人也不知道怎么取舍啦,是吧?当然,如果这些众生是来恼害你,你可以忍耐,你可以慈悲。)我如今有幸得到具足法相的殊胜上师摄受,已经迈进了正法之门,并且懂得了利害的差别,理所应当对被愚昧无知困惑着的一切老母有情与自己无有区别地慈爱救护,忍耐他们的邪行与偏执,也就是说,应该修持亲怨平等。
对于以上道理要反反复复地观修。
无论是何时何地,凡希望自己拥有利乐的事,也希望其他众生同样拥有;为自己获得安乐付出怎样的精勤努力,为他众获得安乐也应该付出同样的代价;自己连细微的痛苦也要努力舍弃,也应同样尽可能地解除他众的细微之苦;(你看,佛陀教导目犍连尊者,你喝茶、吃饭的时候把天眼关掉。因为什么?那里面有无量无边的众生会被你吃掉,会被你伤害。这就是佛陀利众之心的具体体现啦,在这个取舍中间他首先利益目犍连尊者的解脱啦!目犍连尊者如果不喝水不吃饭,他今生就会死掉,他没办法修行,是吧?那么佛陀就要自己承担啦!他看到了这杯水里有无量的众生啦,所以关键还是利益众生。那么自己在享用一杯水、一口食物的时候就要对所有牺牲在这个水里的众生心生感激,愿意将来救度它们。明不明白?自己要做这样的观想。)自己因为享受幸福安乐、丰厚受用等而欢欣喜悦,那么对于他众拥有幸福快乐受用也同样要发自内心地欢喜。总而言之,对于三界一切众生必须与自己毫无差别地看待,进而一心一意全力以赴地成办众生眼前与长远安乐的利益。
仲巴思那坚格西问单巴桑吉尊者:“请您开示一句可概括所有法要的教言?”
尊者教诫道:“您自己希望怎样,其他众生也希望那样,就这样修推己及人吧!”(也就是我们的俗语啦,是不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所以,我们务必要根除珍爱自己、嗔恨他众的贪嗔恶心,平等地对待自己与他众。
(《大圆满前行引导文》部分括号内文字为上师开示)
本文由三昧禅院所撰,转载敬请保留出处
三昧禅院网站http://www.sanmeichanyuan.com
三昧禅院新浪博客http://blog.sina.com.cn/miputi
最新评论
把每一片花瓣放在旋律中畅想[
但是看了你的这个帖子,又让我
博主文笔工夫不错,分析的很透
能得到你的支持是我的荣幸
文章我喜欢的,我下次还会回来
不错,很好,经常来看的,潜水
看文章要留言,呵呵
过来围观一下,留个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