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拉日巴大师集讲记第六回(三昧禅院院主钟宁口述)
发表于:2012年12月12日  分类:米拉日巴尊者传  评论关闭   

 第六篇      米拉日巴在独利虚空堡

米拉日巴尊者从绕马迁移到独利虚空堡去居住。一天,来了一只猴子身骑野兔,手中拿了一方用菌子作的箭牌和一根用草杆做的弓箭,[其状实在滑稽已极。](哎呀,你们看了应该心生羡慕噻,这是住在大城市大都市里的红尘中看得到的不啰?是不是?这也好玩噻。一个猴子骑个兔子,拿个菌子作盾牌,拿根草杆作箭,嘟嘟嘟嘟,在那儿玩。是不?这确实也好玩!山居啊,有很多山居的欢乐,你们是没有感受到。你们还只是在农村,山边边上建个道场,其实真正啊在那寂静的山林居住啊,有很多山林的乐趣,啊!那种乐趣,其实是很让人心旷神怡的,好玩的,是不是?只要你细心,就可以体会到很多快乐啊!)

米拉日巴忍不住噗哧一声笑了出来。那只猴子说道:「因为你心中有所畏惧和希望,所以才到这里来居住的。如果你心无所畏,迳可离开此地到别处去!」(猴子咧,命令我,哎哟,到别处去,嘿嘿!唉。)尊者道:「我已彻底通达一切外境皆由自心所现,自心的体性也就是『佛陀的』法身本来面目。鬼魔呀!无论你变现任何的幻境来扰我,对我而言只是可笑的儿戏罢了!」(唉,这里讲到了,有的人就会说咧,米拉日巴尊者已经通达了外显一切得自在咧,是不是?为什么还一定要住在山里面?那我们住在城市里不是一样也可以嘛?错了!我告诉你这中间还有一个秘密哦。就是五种不可思议!当修行人通达了外显一切皆为自性的游舞之后,由于众生业力也不可思议啊,你呆在红尘中那个众生的力量,他的心念力,是很不可思议的咧!它像一个磁铁,一个磁场啊,就说如果你不是圆满、十分圆满成就、自在的佛陀啊,你只要在这个红尘中,你哪怕是十地菩萨,他都有一丝丝的影响。哦,他就像什么呢?这种修行的人啊,我打一个这样的比方,不恰当啊,但可以比方嘛,大家可以去想一想。在一座大磁场的房子里,我们本身就是背了一身的铁坨,身上穿了铁铠甲,是吧,口袋里挂满了铁坨坨,哈哈,就是我们的业力嘛,牢固的我执嘛,我们在这个红尘中生活,三界中生活,特别是在红尘中三界中大城市里生活的时候,就像生活在一个大磁场里面,身穿铁铠甲,穿着铁鞋,身上背着好多铁坨坨,你在红尘中磁场内,你感到累不累啰?你们动都动不得,沉沉的,压得你都累死,轮回!是不是啊?越堕越深。那么我们修行的人是什么意思咧? 就是明白了我本来不是铁坨坨的肉体,是吧,但是由于我身上背了这么多的我执,我执就是我的业咧,明白了这个道理,就开始半情愿地、半不情愿地把这一坨坨的铁搬出来。哎呀,这是一坨金子啊,这是我的财产啊,哎呀,这是我的咧,放不下,知道不?修行就是放下!半情愿半不情愿地放下放下!哎呀,刚开始就放得好痛苦咧,因为这跟自己的心理相违背咧。修行有一点你成就了,就把身上粗相的铁坨坨都放下了咧!知道不?那么他就感到很轻松了,他就愿意住到山里,啊。特别是刚开始修行的时候,放铁坨坨啊,到山林里放最好,知不知道啊?为什么呢?你在山林里你才知道哦这铁坨坨没一点用,是不是?你就把这个铁坨坨丢掉了。丢掉之后,你就不知道你身上、你口袋里还有细微的铁坨坨还藏在哪里,你找不出来,怎么办咧?就再来到这红尘中磁场内,借这个磁场的磁力检查检查,看看还有没有铁渣渣咧。如果有的话,只要你往这红尘中的磁场里一走,你马上感觉到,哎,口袋里往下坠!是不是?有力量嘛,你就把它拿掉!就这么简单。其实,就是这样检查自己的,啊。当然,你什么都丢完了,可是你的心里面啊,曾经累积了很多的铁屑屑,虽然做过手术,但还是过不得硬,晓得不?你修得再好了,你放得差不多了,总会有那么一点点。因为磁场啊,是一种无形的力量哦。打个这样的比方。所以说很多人他还是,哎,到红尘中历练历练,所谓的自利利他,弘法利生,检验检验自己的修行,啊,如果还有那些铁屑屑,赶快放下。如果没有了,恭喜你,你很有力量了,是不是?你又住回山林了,你就很自在了。但是,还是在山林里修,啊!你在帮别人的时候,同样在增强自己的力量,是不是?所以,这是打个比方,不恰当,啊。但是你就会说,那就住在红尘里修嘛,尤其是很多刚开始学佛的人。刚刚明白一点道理,铁坨坨一点都还没丢,你还是个铁坨坨,在那里,红尘把你粘得牢牢的。现在要你们到深山老林里去住一段时间你们都做不到咧!放不下咧!这么多铁坨坨牵挂,呵呵,因为你心中有铁坨坨啊,才跟这个磁场相应啊,这就是瑜伽咧!啊,另外还有个磁场它不是铁坨坨的咧,空性相应,那你就把这铁坨坨放下噻!铁坨坨跟那里不相应嘛!跟这里相应嘛!这是个道理,啊。放下放下!)

该魔听了,不觉向尊者头面礼足,发誓改过向善,(所谓的过啊,不就是那些铁坨坨嘛,啊。)旋即如彩虹般的消失于天空中。此魔原是著铜的大力鬼魔。其实这魔也不恐怖嘛,是不是?也蛮好玩的嘛,是不是?

 一天,著铜的施主们前来拜访尊者,问道:「尊者啊!这个地方好吗?有什么佳胜之处呢?」

米拉日巴以歌答曰:

「祈请至尊之上师。此地佳胜汝知否?

汝若不知听我说:于此寂静虚空堡,

上有云层浓雾绕,下有碧澄藏江流,

红崖矗立冲天际。前面绿密草原上,

野花一片竞芬芳;草原边际无人处,

时闻野兽吼啸声,鹫鹏翱翔阔天际。

细雨密蒙降又停;蜜蜂吟歌声嗡嗡,

牝鹿母子戏奔扑,猿猴跳跃任嬉戏,

云雀山鸡竞歌鸣;溪水潺潺涤尘襟,

美景如是常为伴,如是胜地难思议!

我今畅怀为汝歌,歌中流出胜口诀。

来此男女施主众,汝等何不仿效我,

舍弃恶业行善事,专心一意勤修行?」

(哎呀,我们学了那么多的故事了,后面还有那么多的故事,每一篇都在劝着我们啊,赶快舍弃对红尘的贪恋,去享受,还不是说禅悦咧,就享受大自然的那份悠闲、那份宁静嘛!多好咧!趁此有生之年,还能爬得动的时候!到那个地方去嘛!不然到那时候,爬也爬不动了,那就只是一个遥远的梦想啊!)

 

来客中有一位修习密乘的人说道:「尊者啊!就算您心生欢喜送给我们来访诸人的一点礼物,请您开示我们一些易解易行的见、行、修三方面之法要吧!」

(哎,还是个修密乘的行人,嗯。前面都已经是很殊胜的了。就是告诉你,先到这些寂静的地方,啊,先把外环境搞好了,像读书一样的咧,啊!你们读书啊,最好的环境,还是在学校的教室和图书馆这两个地方嘛。听讲课,到教室,是吧,又安静,老师给你们讲课。自己自习的时候,学习的时候,就到图书馆里,好一些咧! 它比那个红尘啊、夜总会啊,要好读书得多咧!如果你是个想读书的学生,你一天到晚又泡到歌厅啊、夜总会啊,我看你怎么去学习啰? 这么浅显的一个道理都不知道啊?虽然我们的毛主席曾经搞过什么在闹市中去求静去学习,但那毕竟不是他经常做的事情咧,是不是啊?读一本普通的书,你都要选一个读书的环境,是不啰?才读得好,读得进去。那么修行,学佛修行,想成就,这么大的一个事情,你们就为什么总是不愿意接受一个最起码的建议,你们先选一个远离贪欲、远离这些众生的造作、恶业的寂静的山林咧?是不是?寂静的山林,就是读书都好一些噻!嗯,如果你想学佛修行,啊,想读书,都要到寂静的山林去,是不是?但是我们这些行人啊,就往往总是不愿意舍弃溃闹的红尘。还美其名曰我在红尘中也能安静!你安静得了不啰?是不是?你看到这些五花八门的引诱和欲望,你还能安安心心地学佛吗?对于初学佛的人,他根本做不到的咧,是不是?所以,真想学点什么东西,就要到安静的、寂静的山林里去。无论是往昔的佛菩萨,还是所有的大修行人,他都这么劝导你:你先离开这样的环境!就像老师劝告那些学生一样的咧,你不要一天到晚泡在电游室里! 是不是?电游室里有的学生可能兼顾一下做些个作业,哈哈,一边玩电游一边做几个作业。哎呀,那些老师也好,家长也好,就说,在电游室里又怎么做得好作业啰!是不是?你无非是应付了事,搞两下搞两下。那么现在很多学佛的呢,他也就是泡在那个红尘中,就像泡在电游室里的学生一样的,学点仪轨,应付了事,他根本没办法让你在你自己的心行上去深入细致地观察自己咧!你连这点都做不到,哼,是不是?你还去修什么禅修啰?是不是?所以你要先选择安静的环境,啊!只有安静的环境,外环境先安静下来,是不是,你才能看到你内心的混乱啊!是不是?你们看哦,天晴的时候,啊,有这样的现象,一缕阳光啊从窗户照射进来的时候,你就会发现阳光照射的空气中啊有很多的灰尘,是不是?你是要借助这个阳光,你才能看到那个灰尘咧。那么,安静、寂静的山林恰恰就是能够检省我们内心纷繁复杂的这些烦恼尘垢的那一缕阳光啊!你到了那里,你才能反观到内心、我的内心啊,多么的混乱啊!多么的不安静啊!是不是?如果没有那一缕阳光,你就看不到空气中的灰尘咧,也就是说,如果没有寂静山林的修行场所,你也看不到你内心的混乱啊!看不到内心的尘垢咧!这修行,起码你要先改变外环境啊。啊,有的人美其名曰:我大隐隐于市!还隐于朝,哈哈!小隐隐于山,中隐隐于市,大隐隐于朝!大隐隐于朝是这样的说法,是相对于那些有力量的人,他要来练一练力量了,他已经经历了山中修行的那种历练,但他觉得那里的力量不够帮他了。你咧,想想看啰,隐于朝!还不要说隐于朝啰,就隐于你的公司啰。你公司里好多事情要你管啰,你还有什么能力、时间你去反省你内心的尘垢啊?尤其是朝廷,政府的高官,那个里面要你操心的事情太多了,没有闲暇。你看,我们读小学的时候,周总理日理万机,他连睡觉的时间都没有,是不是?那么多的文件要你批发,你怎么能够安静下来呢?呕心沥血你都处理不完。所以,不要吹牛皮了,是不是?哈哈哈,嗯,如果大菩萨们不是为了在国家、民族处于大危难的时候来救度众生救世啊,他们也不会大隐于朝咧!他们是来做事的咧,做完事还得走咧,还得小隐于山咧!嘿嘿。是不是?大多数都是这么做的咧。成名之后,他就驾鹤西归,归隐山林,走了。古老的人就有咧,越国的范蠡,是吧,携西施,最后离开了,是吧?离开了那个越王,是不是?归隐咧,是不是?如果你做不到这些,就变成贪恋了,你就被它捆住了!

米拉日巴酬其所请,即地歌曰:

「上师加持入我心,加持令我见空性。

为答信主之请问,作歌取悦本尊佛。

显现空寂及无别,此三见地之精要;

(哦,这里解释一下“显现空寂及无别”。其实啊,从知见上、究竟的义理上,红尘也好,山林也好,这都是外境,与空性是无二无别的,这就是所谓的显现空寂及无别,啊它是当体即空的!知见上一定要建立这样的定见。这就是什么啊?“高高山顶见”,但是作为实地的修行呢,你还是要一步步来,像学生到学校、到图书馆读书,是吧?这样子来,就是我们刚才前面讲的那些,到寂静的山林里修行,实地对治自己的烦恼,先观察,那就叫“深深海底行”,这还是两条腿走路,哦。不是现在有的人开示咧,我听到,居然还是密乘的上师咧,汉地众生要两条腿走路,他怎么两条腿走路啊?一边工作,一边学佛!这是误导众生慧命咧!你不要乱开示咧!你要对汉地众生负责咧!什么叫做一边工作一边修行咧,这是轮回和解脱两个相反方向的车上,怎么同时踩它咧。是不是?一个向上一个向下的车辆,你要么站到这个车辆上面,要么站到那个车辆上面。嗯,这是不负责任的说法咧。什么叫做两条腿走路啊?那就是“高高山顶见” “深深海底行”,这样才是两条腿走路啊!就是说你见地,可以高于虚空,但是行为取舍要比面粉还细。取舍因果啊,那要比面粉还要细。要落实到每一个起心动念上去取舍因果!这才是两条腿走路啊!)

明朗无散与无念,此三修行之精要;

(那么具体修行,就要让自己的心啊明明朗朗的,但是又没有散乱,又不起妄念啊,一种叫什么?一种松松的、宽宽的、空空的心态啊,它是勉强描述一种心态,啊。)

无贪无执无挂碍,此三密行之精要;

(也就是对外境不要取舍,你一旦依止外境了,就有挂碍了。)

无欲无惧无迷惑,此三成就之精要;

(我们不要有欲望,也不要有畏惧,不要有迷惑,啊,就是希惧啊,欲就是希望噻,惧就是畏惧啊。)

无谄无隐无矫作,此三密戒之精要!

(很多人总是在担心持戒嘛,是不是?其实啊,你只要是一个坦坦荡荡、无欲无求的、一颗真诚的心,就能做到。为什么啊?你没有谄,谄媚,取悦别人咧,你要是有所追求,中国人有句俗话咧,叫礼下于士啊,必有求于人咧,你对那个人去谄媚,说一些好听的话,讨好他,让他心生欢喜,他一定知道你肯定是有所求的咧。这个世界上没有无求的去谄媚你咧,是吧?我是盼着有人谄媚我咧,嗯,除了高玉美啊,你们几个,偶尔还谄媚谄媚我,因为你们希求佛法啰,在轮回中的那些人,我还真的没有看到一个来谄媚我,还美其名曰有个性啊,还可能看高玉美不来,看她一副谄媚相啰。你不谄媚吗?你谄媚你的领导,谄媚你的老板,谄媚你的客户,谄媚你的商场里的朋友,都谄媚咧。所以做人的时候也要警惕,要善观察。什么叫妙观察智咧?你们不是都想要妙观察智吗?这就是妙观察智:我看到谁在我面前谄媚,我看到谁在一个老板面前或者一个世间有钱啊或者当官的面前谄媚,我一下子就能明白他心里想的什么东西,他向往什么东西,我一眼都看出来了,为什么啊?他一定是在你那里有所求。他只是很委婉,他不说出来而已。你谄媚我,那在我,就是谄媚上师,那你肯定是希求佛法啦。那谄媚得我很高兴啦,我就会开示佛法嘛。我觉得很好,这样的谄媚很好!为什么?因为你希求佛法了嘛。如果你在我这里还保留着很强烈的个性,啊,很傲慢,我也知道,那是因为你不希求佛法嘛,是不是?因为只要是在这个世间的、没有圆满成佛之前的人啊,都有谄媚,包括我都有谄媚!我都有谄媚咧!为什么?我所做的一切,无非是谄媚佛菩萨嘛!谄媚我的上师嘛!希望他们高兴一点嘛!我还没有到那个境界,去谄媚众生!我还没有。这是佛陀的境界,菩萨咧,谄媚众生,希望众生早日成佛,去解脱,啊!那个老来子啊,我们古代有个老来子啊,七八十岁了,还在那扮可爱,扮滑稽戏,去谄媚他的父母。这就是我们世间孝道故事中间有名的咧,是不是?老来子,谄媚他的父母咧,这是值得歌颂的一种心态咧,孝子,是不是?所以说,谄媚这个东西,没有人不谄媚,啊,几乎是所有的,菩萨都谄媚众生,希望众生求解脱,啊。我就是讲明的,我还是个众生,我谄媚佛菩萨,谄媚我的上师,希望他开心,“我做得好不好啰,慈悲上师,你们在上面看着我是不是稍微开心一点点啰?”我就是这样子的。那你们在我面前还觉得那不谄媚,我不拍马屁,我这个人有个性,那就是你不希求佛法!当然啰,我合掌令欢喜。好,好,你有个性,要得要得,但是我心里有句话就没说咧:我就不信你在轮回中不谄媚咧。是不是? 那些有个性的、清高的知识分子,你要是换个环境,换个达官贵人,换个皇帝,到你面前看看,就清高不起来了,是不是?哎,那些有个性的人,看到帅哥美女,追求起来的时候,就没个性了,啊。美女,看我们这种人是看不来啰,在我们面前骄横啰,骄小姐脾气啰,但是你看在那些有钱的老板面前就小鸟依人呐,小什么小鸟依人?那不就是谄媚?取悦他!是不是?哎,不要说清高,不要说个性,哦,只看你希求什么。所以这要什么蛮多神通呢?妙观察,一看不就知道你希求什么嘛。你所表现出来的一切,就说明你希求什么。啊,你看我就希求菩萨,我就是他的奴仆,我就愿意去做那些他安排我去做的事情,我努力去做,生怕他不满意。尽管我做起来我也有不舒服的时候,但是跟不舒服相比,我还是希望让他欢喜。是吧!就这么做。你有个性,好吧,那你到轮回中肯定就没有个性了咧,是不是?唉。只要这样啊,无谄、无隐、无矫作,这样,戒律,再严的戒律,他都能守持好,是不是?我心里坦坦荡荡的。当然啰,如果你谄媚上师,那戒律就会更加守持得好,为什么啊?你要守好戒律才能取悦上师咧,是不是?你要精进咧,上师才会高兴咧!其实谄媚上师,取悦上师,就是这些东西咧,别的东西取悦不了咧!)

来客听了此歌后,都生起了信心,然后各自回家去了。

    某日,许多徒众又前来朝拜尊者。上次来的那些人,再次问道:「尊者啊!这一向身体安康?精神愉快吗?」米拉日巴以歌答曰:

「敬礼殊胜上师足。无人寂静深林处,

米拉日巴习禅乐,无有执著贪欲故,

行亦乐哉止亦乐!

(因为没有贪执著咧,所以怎么都快乐!走也快乐,静下来休息也快乐。)

幻身无病盎然乐,无需睡眠静坐乐,

(其实人到了这个份上啊,放松了,精神养得足足的,确实需要的睡眠会越来越少,就不需要睡眠了,神养足了嘛,神满就不思寐嘛,啊!)

无有妄念三昧乐,

(这里解释一下啊“三昧乐”。 前面有几个解释啊。)

*见、行、修:依藏文原来之程序应为见、修、行;(见、修、行、果嘛,这是修行的次第啊。修行分资粮道、加行道、见道、修道、行道、果道,是吧?见、修、行、果,但是为了怕别人误解,把修、行两个字连在一起,)但因此这三字在歌集中应用极广,非常普遍及重要故,改其秩序为见、行、修。因为如果照藏文原来之秩序见修行,则极易读为「见到修行」。(怕别人误解,见、修、行啊,见到了修行啊,怕别人这样误解,所以颠倒过来,见、行、修啊。)「修」和「行」,原为二事,(明不明白啊?「修」和「行」是两件事啊,哪两件事呢?怎么分的呢?首先是见道。见道就是明心见性,明心见性以后才有资格说自己是个修行人,是个修道的人,哦。那么修道和行道也有区别,啊。)中文之「修行」则为一事,为避免误解起见,过去皆译为见、行、修。这样义理上不易混淆,(啊。修,是刚刚见道,刚刚见性,还有很多习气要去对治,是吧?就自己在山里去对治这些粗重的习气,是吧?行,行菩萨道,弘法利生,啊。经历了见道、然后经历修道,自己有了一定的力量了啦,再来行菩萨道。)在词藻上亦好得多。下面略释见、行、修。

见:藏文(lTa.Wa.) 即见地或了解也;但歌集中所指的见,大抵指大手印见,或空性见,(哦,不像我们汉文文字平时所指的那个见,啊,它是指空性见和大悲见,包括明心见性啊。)此包括对空性及自心体性之认识,尤其是现量的认识,或现量的见。(啊,就是现量的认识咧!什么叫现量认识啊?明不明白?啊! 这里有两个名词啊,解释一下。现量是什么意思呢?现量是相对于比量说的。比量是什么呢?就是我们的思维啊,知不知道?就是我们的思维、思考、比较,就是说,好像说,红的、蓝的在你头脑里形成概念、比较认知的一种,那叫比量。现量是属于一种境界或者一种显现,是吧!现量是什么?像我们眼睛睁开就见的这个、当下显现的一切,包括我们的这张桌子,这就叫现量。那么空性见,证悟体性,必须是现量证悟才是明心见性啊,现量见,现量证悟哦。这样说的啊。)比量的认识亦属必需,但不如现量之重要耳。(比量就是像我们学习啊,通过文字推究啊,明不明白?你们读书啊,有这个比喻那个比喻,看了很多经书,比量比量,包括,像红色的光,是不是?对红色的光的认识,那么就有比量和现量两种,知不知道?比量是什么呢?就是你还没有见过红色的光之前,通过一些科普文章,啊,告诉你,红色的光,首先是红色,然后是“光”怎么解释,但是你还是生不起准确的概念,明不明白啊?这是相似的认识,这就是比量的学习。那么现量,就是让你直接了当看到红色的光,那么你对红色的光就不需要任何比量的描述了,啊,一切描述都是多余的。嗯,红色的光,就像什么呢?你看,这是日光灯的光,白色的光,不就是这样的嘛,这就是现量,哦。这是见。)

 行:藏文(sPyob.Pa.)此指行为及修道上之种种活动,处世接物,弘法利生等一切行为皆是行也,但歌集中之行亦多指大手印之行,即由于心契大手印而产生之行为。(更准确一点说呢,就是心契空性而做的一些利益众生、弘法利生的事业。这就叫行菩萨道啊!)

修:藏文(sGom.Pa.)即是指定慧之实际修持,尤指大手印之修法。(修呢,就是在此之前,它还有些具体的方法啊,下手方便啊,就是使自己在现量证悟空性上不断地保持和坚固,啊。)大手印:藏文(Phyag.rGya.Chen.Po)即密宗之修空性及心地之法门,亦即般若波罗蜜多之实际修法,极似禅宗;除不参话头外,大手印可以说与禅宗无甚差别。见拙着佛学四讲之大手印愿文释。又,此见、行、修,亦通一切显密之教法,不专拘于大手印也。*

*无有妄念三昧乐:此处藏文可能印错了。若依原文(rTag.Pa.Med.Zi.)则应为「无有常住」之意,不太说得通啊,(rTag.Pa.)大概是(rTog.Pa.)「妄念」之误,所以照妄念译。*

无有寒冷拙火乐,无有退悔禁行乐,

(如果你退道心有点后悔了,那你的禁行就不会快乐了。你有后悔的地方啊。)

无勤无作耕农乐,无有喧乱寂静乐。

此为『身』之诸安乐。

方便智慧二具足,此是大乘法要乐,

起正双融合修乐。

(就是刚才我们说过的起分和正分或生起次第和圆满次第同时修,融汇一体,是吧,圆满次第的修法,啊。)

气离来去正念乐,

(米拉日巴尊者讲的是密宗的一种状态,气——心气啊。四大无来。无来无去,生起正见快乐。)

无人交谈禁语乐,

(成就后没有人说话也是一种快乐。其实心里烦恼的人啊,不安静,体会不到,是不是?有烦恼他就喜欢找人交谈、说话。他心里才安,是不是?)

此是『语』之诸安乐。

无执离相正见乐,无间恒住禅定乐,

无有衰退法行乐,无希无惧果位乐,

此是『心』之诸安乐。

(心里要想快乐啊,就不要有执着,要离诸相啊,要有正见,是吧,就快乐。否则一旦正见不能形成定见,正见变成邪见了,那你在见地上就不会有快乐了,是不是?正因为他形成定见,那么他的心相续就不会被打断,是吧?他就恒常住在禅定上,快乐!

无转无念光明乐,

大乐清净入法界,『广大交融』法尔乐,

无灭万显森然乐。

(这有个注解。)*无灭万显森然乐:前句言「大乐清净入法界」,此句言于万显之大用流行无尽中法尔有广大交融之乐,与华严事事无碍之境界相似。*(这里呢不做过多的言语解释,这是修行上的一种境界,事事无碍,啊,没有妨碍,快乐。)

我今略歌亲觉受,

身心极然大快乐!此乃见行合一修,

为告勤求菩提者,皆应如是而修持。               

徒众们说道:「尊者的身、口、意之安乐觉受,实在是稀有难得;请问这些觉受是由何而来的呢?」

  米拉日巴说道:「这些快乐觉受都是由证悟自心而生起的!」

徒众们说道:「我们当然不能达到像您这样的高的安乐境界,但我们仍希望能得到极少份的一点点安乐,请您慈悲用易解易行的开示,告诉我们怎样去修持明心见性的法门吧!」

(这众生都是这样子,总想简单易行的,啊。)

米拉日巴为了回答徒众们的请求,就唱了下面这首「十二心要歌」:这是我们曾经打印出来的,是吧?

「敬礼殊胜上师足。汝等若欲明自心,

皆应如是而修持:信心博闻与精进,

此三修行之命根,

(啊,信心啊,对佛法和对上师的信心啊!博闻呢,应该是指多听上师的言教,而不是说你离开上师到处去乱看一些书,啊。不要错误地理解“博闻”啊。)

令彼成长得坚固,

则能趋入大安乐,此是修心之根本。

无贪无执无愚蒙,此三修行之盾甲,

穿着轻捷防御坚,防身铠甲如是寻。

修观精进与坚忍,此三心之良驹也,

能避众危驰如飞,雄驹良乘如是寻。

自证自明与自乐,此三心之果实也,

(自己证悟空性,自己明心见性,然后就自己得到快乐。书上讲的是别人的咧!经上讲的是佛陀的,上师讲的是上师的。

种使成熟食味甘,成熟果实如是寻。

我此十二心要歌,乃我修行所亲验,

自然留露为汝说,应具深信如法行。」

 徒众们听了都生起极大的信心,以后对尊者承事供养不遗余力。不久,尊者就立意要到药磨雪山去居住。

以上是米拉日巴在独利虚空堡的故事。

(今天就讲到这里。)

括号内文字为上师口述,括号外文字为作者原文,*字号之间为原作注解,所用版本为张澄基老师所著《米拉日巴大师集》简体横版。

本文为三昧禅院所撰,如需转载敬请注明出处。

                   网站地址:www.sanmeichanyuan.com

                   博客地址:http://blog.sina.com.cn/miputi

 

 

 

 

本文固定链接: http://www.sanmeichanyuan.com/?p=1345 | 三昧禅院

报歉!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