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拉日巴大师集讲记第九回(三昧禅院院主钟宁口述)
发表于:2013年03月04日  分类:米拉日巴尊者传  评论关闭   

 

 

 

第九篇      密勒日巴于灰崖金刚堡

 

 敬礼上师。

 尊者密勒日巴行抵灰崖金刚堡以后,即安居于马鞍幽洞中,心境十分愉快。这时古通地区有一位密乘行者,他曾经听过尊者的说法,所以对尊者十分信仰。一天,他来向尊者说道:「师傅啊!我虽然修行经年,但仍旧对修行的精要茫然无知,(啊,说到这里,大家要明白一个问题,这个人呐最容易被眼前所看到的这些事物所迷惑。一个人要保持个清醒的认识,真的很难。像我们现在很多人呐,都被这些迷惑干扰啊,蒙住了眼睛,他甚至都不知道被什么东西蒙住了眼睛啊?就是今生的一切嘛!比方说,有的人今生也是学佛的行人,学了三四十年的佛了,一二十岁开始学佛,学得五六十岁了,自己咧,并没有得到修行的精要。啊,但是他往往就以老修行自居啊,他看不到一点就是这个人呐,他是分前生今生和后世的。有的学佛的行人,由于多生累劫的修行,由于今生一开始学佛就有可能明心见性。甚至学佛的时间就短短的那么几年,他就成就了,他就可以出来当师傅,年纪轻轻啊,而这些老修行呐,往往被这些事相迷惑了,认为自己是老修行,所以他就不能客观的对待。成就就成就了嘛,没成就就没成就嘛。啊,甚至现在还有一种让人更可怜的一种现象,那就是什么?很多人啊,在世间法上,取得了一些成就,有的甚至成就都没有,自己自学了,涉猎了一些轮回中的像养生学呐、中医呐、气功呐等等,啊,他们也觉得自己好像懂了修行。我记得跟以前的一个朋友说过呐,不要把世间法上的成就带到学佛圈子里面来啦,这样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啦!其实佛陀啊,早就看到了这个毛病,怎么说咧?他把这些世间法上取得好的成就的就说成是什么?三途八难。因为你在世间法上的成就,就让你取得了名誉、地位、财富。因为有了这些啊,你就已经掉到八难里面呐,八难里面呐,你也就很难甘处卑位了啊!你会觉得自己很了不起,想当然的修行。你看很多啊,以为懂点中医啊、气功啊,就以为自己行了,其实根本不懂。啊!我们不要犯这样的错误呐!你看看这个密宗行人啊,很冷静呐,知道自己修行经年呐,经年就是很多年了,对修行的精要还是很茫然。一个人呐,特别是学佛的人呐,如果你真的对学佛、修行有了冷静清醒的认识,啊,至少要自己认为自己在轮回中,坚固的认为自己对佛法是学生的,还好一点。你去想想看啰,有的人甚至自己对自己也没有信心嘛,是不是?他如果有信心,早就到深山里去修去了!是吧。要反省反省。啊,不要犯这个错误!)所以功德和觉受都丝毫不生,(其实反省自己啊,就是看看自己的功德和觉受,是吧,生了没有?什么叫觉受啊?什么是如法的觉受啊?你自己心里没什么挂碍嘛,是不是?这就是一个正确的觉受嘛,有很好的很殊胜的觉受嘛。为什么?那些自学的不是学过《心经》吗?无有挂碍所以才无有颠倒梦想,无有恐怖嘛。你有挂碍,那就有恐怖嘛!是不是?)请您慈悲开导我,赐我一点口诀吧!」

尊者答道:「既然如此,你应该知道如下的几个要点。」随即为他唱了下面这首歌:

「心之所显亿万千,多于日光映微尘,

应于彼体如实知,如王自心确了知,

   (这里“如王自心确了知”有个解释,)*如王自心确了知此句以下三颂之藏文体裁迥异歌集之惯例,通常歌偈中,每句或每「足」,只有七字或九字,此处每句多达十六字,只有简缩意译,取其大意。又「足」者乃构成偈之单句,如四句偈即包含有四「足」。*

万法实相之本体,任何因缘不能生,(这个怎么讲咧?这个就是说一切万法的体性就是佛性,它是本来如是,本自具足,而只有万法才是因缘生的啊!万法的体性不是因缘生的。嗯,要搞清楚。啊!)

唯一实相得决定,

(那么你们喜欢推究的、喜欢研究的,也可以去推究推究啦。凡是需要条件需要因缘来生的,就不是诸法的体性呐,那么由这个原则可以推究推究你自己的觉受、证悟到底是因缘所生法?还是佛性中生起的咧?)

如王自心确了知。洞澈真如之证智,

虽逢百刃无退却,(你证悟了空性,不会因为任何东西而改变呐。啊,如果是可以改变的,那就不是的!)

由此自然断贪着,如王自心确了知。(证悟空性的人,他不需要刻意去除贪嗔痴,因为什么?空性的力量会让他自然消除这些东西。)

妄念奔驰如潮涌,铁闸铜池不能容,

念由心现非外境,如王自心确了知。」

那位密乘行者又问道:「这样的觉受悟境是渐次生起的呢?还是顿然生起的?」

尊者答道:「上根利器的人,这些悟境顿然生起。中根和下根则由四种瑜伽(或四步境界)次第生起。(四种瑜伽咧,有个注释,)*四种瑜伽或大手印四瑜伽,即修大手印之人从入道起直至成佛所经过之四步境界。此亦即大手印之次第道阶也。此为一非常重要之专门问题,非专书讨论不能略尽其旨。禅宗宗风在「密」在「遮」,而不在「显」或「诠」,(明不明白这个道理?禅宗的宗旨啊,就是秘密,他不说出来,让你自己悟,在遮住,让你自己去证悟。啊,不是开显啦,禅宗,你如果说你是学禅宗的,是禅宗的根器,这个问题问师父,那个问题问师父,那就不是的啦。喜欢听解释的人,不要修禅宗呐。禅宗是要起大疑情,那么起大疑情是需要大信心的啦,知不知道?你看,我跟你们讲过的一些公案,那个疑情起得多大啊,是不是?有一个参禅的人问一个大师,狗子,就是狗啊,猫啊,有无佛性?那个大师就直截了当的告诉他了,“狗子无佛性!”哼,这个疑情起得大吧?为什么?他号称大德,居然敢讲出跟释迦牟尼佛完全相反的话来。释迦牟尼佛明心见性的时候不是说了吗?“一切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嘛!”那怎么狗子就没有佛性呢?但这个禅宗大德就这样开示的。这个疑情起得大不啰?大得你没办法承受,但是如果你的信心小的话,你就会掉头而去,说这个师父是个假师父呐,哼!那心里对师父嘀咕三、嘀咕四的,就不是禅宗根器啦!是嘛。那天那位女居士到这里说她喜欢学禅宗,我直截了当地回答她,“你不是学禅宗的根器!”为什么?我就因为看到了她,啊,对我这个师父啊,嘀咕三、嘀咕四的呐,心里犯尽了嘀咕呐。那心里爱犯嘀咕的人,就不是禅宗根器呐!禅宗根器需要绝对的信心!对成就者对佛法有无比的向往!对成就者他不会揣测他的事相上的是非,他绝对不会去思量分别推敲这个上师是不是成就者?那个上师是不是成就者?呵呵!他那种虔诚,他那种信心,在所有的上师面前,他自然会显现呐。那么碰到有缘的,他就能成就啦!这样的人才是禅宗的根器呐!满脑袋都是是是非非的人,修得禅宗吗?你看,我不是跟你们还讲过,那个六祖慧能大师对待无尽藏尼,是不是?嗯,一个成就者在一个请道的人的私处,女同志异性的私处那么一摸,这一摸对那个无尽藏尼——那个求法的人,可以说是晴天霹雳呐!嗯,她是正在当下呐!为什么?她对他的信心,对六祖的信心,对佛法的信心,对成就者的信心,她从来不打怀疑!她不去犯这个嘀咕呐!这个疑情就起得大!只有起大疑情,才会有大彻悟呐!哼,看上去公案就是简简单单几句话,是吗?但是中间的,哼哼,波涛汹涌、雷霆万状!不是你所能感受的啦!不是你们这些寻思之辈可以感受的啦。啊,那种内心的强烈的反差!那不是你们这些喜欢寻思喜欢推敲、满脑子是是非非的人,可以去感受到呐。所以说禅它就在密、在遮,而不在显和诠,是不是?它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密”是什么?师父不跟你讲,不讲透,不讲穿,是个秘密。而且这个秘密啊,让你向往得,希求得不得了,哼哼,这是什么?遮住你所有是是非非呐、尘根呐,他不跟你作解释呐!“诠”是诠译,是嘛,解释都没有解释,当然呐,一般的问题对于你来说不解释,你也没什么事啰,那禅宗大德他一定是让你有一个过不去的问题,不解释你就会死!不解释你会急死!这样的问题,你才有可能参禅宗呐,参话头呐。啊,如果我不跟你解释,你也没什么,照样吃饭穿衣还笑嘻嘻地回去了。你这是参禅之辈吗?哼!参禅的人他为了这一句,为了得到上师的这一句开示,哼,历尽千辛万苦!啊,乃至舍弃生命!他都会愿意的呐!他有这种精神呐!你们有这种精神没有啰?啊,所以说学禅呐,学禅是前面的基础打的很好啦!不需要上师再去督促他怎么舍弃今世啊!呵呵,他心目中早就没有今世啦!他就为了这个真理,啊,他去追寻,你们会是这样子不啰?啊,你们念兹在兹还在今生的这些财富、名利、眷属、今生的所谓事业,还在这上面,这就不是参禅的根器呐!你看看,那个说自己是参禅的根器的那位居士,说她住的那里到这里虽然有一点点距离不是很方便,但是比起过去参禅的人,踏破铁鞋比得不啰?参禅就是这样参的啦。啊,呵呵呵!)然亦有云门三句,牧牛图,三关,五位君臣等说而验其证道之次第及浅深者。(啊,确实有的参禅的,同是在那些为道忘身的参禅的人里面,也还有,什么啊?多生累劫的努力的不同,所以也就有证悟的浅深不同,才有三关之说。啊,才有君臣五位之说,才有牧牛图之说!很多人呐,拿了个牧牛图,啊!从文字道理上都看得出呐!啊,都明白呐!嘿嘿嘿!是吧,但是那是对参禅的人说的。你看,)此等资料若与四瑜伽比较合究,极饶趣味。(很有味道。)用禅、密之道境以释大乘之五道、十地亦有触类旁通之处。但研究此问题首先需要作者自己有相当之大手印境界才行。这点既然目前尚未圆成,只能以闻思经典为据而论之,此当待之异日。兹将大手印四瑜伽之简要略述如下,为密师此处所说作一参考。(这个大手印它有四瑜伽,是不是。大圆满有四灌,是不是?其实都是差不多的啊。)第一步境界名为专一瑜伽:行者于得大手印见及口诀后,常契空明之自心勿使间断,渐次当得明空清晰显露之觉受。于明空自心现量证入,昼夜不散,产生各种殊胜美妙觉受,(这又相当于什么啊?以“心中心”来比,就是相当于什么咧?上师首先给你开示空性的正见,你于空性有了定见,生起定见,然后传给你“心中心”的六印一咒,你得了这个东西之后,专心一致,一门深入,持之以恒地不断这么去昼夜不断地修,然后就于某一天呐,现量证入,啊!这又有点像那个禅宗啊,上师给你开示空性正见之后,给你一个话头,啊,让你去参。)此心专一安住自心明空之体,无有散乱,故名专一瑜伽;可配之于加行道之暖、顶、忍等位。但此时仍有能所二取之执,所见明空之心体,但不透澈,且难免有俱生之能执之心。(就是,哎呀,简单的打个比方,朦朦胧胧看到光,但是不透彻,啊。)

第二步境界名为离戏瑜伽:离戏者,澈见自心之无生空性,离一切有无、是非、对待之种种言诠戏论,超绝名言,入毕竟空之境界;断离能所二执,真正见道,故名离戏瑜伽。(这就是真正明心见性。在这个时候所有的知见,所有的法对于他来说都是多余的啦。啊,有的甚至在上师的直指下,契入这第二步。啊,有的是通过自己参话头或者是修六印一咒,自己契入。啊,这第二步才是真正的获得见道位。像禅宗的明心见性的初关。)

第三步境界名为一味瑜伽:行者至此境界则亲证一切法平等性;于空与有、生死与涅盘、佛陀与众生,皆视为一味。因即是果,事即是理,于一切法得大自在。(这个过程呐,就已经是在修和行的道位了,啊,见修行果嘛。他在保任呐,同时在弘法的中间呐。啊,去圆满一切法平等,一切事也就是理。啊,事即理。它没有一个什么啊?前后,它就是当体即空。事即是理,理即是事,都是一样的。啊,这就是一昧瑜伽。这种过程有的是需要一定的时间的,在这个过程中间啊,不断地不断地让自己真正的一切自在起来。)前二瑜伽,行者着重在断执及摄有入空;至此则会空入有,起大功用,(所以说神通啊,也要在这个阶段的后期才会生起啦。啊,前面明心见性,前面那一些他是不会从自性中生起这种神通的啊。)大神变,不但于空性得自在,于色法及根、尘亦皆得自在;已渐趋入理事无碍及事事无碍之境矣。(慢慢慢慢的,他就圆满起来,由理事无碍啊,就到事事无碍,这是一个过程。哎呀,在这个阶段啊,它就还不是真正的第四步呐。第三步境界它还需要靠什么啊?最初第三步还要靠住山的保任,住在自己的道场里面,到后期咧,还需要弘法利生度众生。在度众生中间呐,去无碍。可以说你们的师父现在就是在做这个事情,在度众生中间去让自己得到大自在,去无碍,没有妨碍啊。要到)第四步境界为无修瑜伽:至此已无任何法可修,无进一步的果位可求,进入究竟菩提之一圆满境界矣。(明不明白啊?大概从文字上从学术上讲了这个四步,这是大手印的四瑜伽,其实也同样是那个大圆满的四个程次,也同样是佛法里面的那个,嗯,几个道,是不是?显教佛法里面只不过多了两个在见道之前啊,在第一步的专一瑜伽之前加上了什么?资粮道和加行道。在第一步里面,就其实会有加行道的一些东西,验相生起,暖顶忍。到了第四步就是成佛了。啊,圆满成佛。那这个第三步咧?可以说是一生也可以说是很多生。啊,行菩萨道啊,真正做到没有一丝挂碍,真正自在。不是说菩提道就是一蹴而就。啊,要明白。虽然有顿悟,但是顿悟也是不离渐修的,这个中间没有截然的分别。有的人见道是豁然顿悟,但是以后的圆成二步三步,有的甚至是第一瑜伽——专一瑜伽,和这个离戏瑜伽,这两步啊,是一下就过去了,豁然顿悟!桶体脱落。但是第三步到第四步啊,他是需要渐进的了,渐修的了。啊,有的菩萨是很多生的啦。不断地让自己自在呐。啊,所以这里对修行的次第作了一个学术上的解释。啊,希望大家能够真实地进入第一步到第二步,然后你就会自觉地到第三步、第四步。第一步是有法可以求的,直指见性不是普通的禅宗根器,为什么?很有可能师父真正地让你能够直指见性。参话头的,上师就会让你参话头。想参话头啊,想学禅宗的人啊,那你就要受得起呐,师父会让你极其难受呐。你想想看,你们自己体会体会如果一个人二十年三十年吃饭不晓得饭的味道,啊,穿衣不知道穿衣的味道,嘿嘿,还像你们这个样子,一天到晚我穿这个衣服合适不?!我穿那个衣服合适不?!这是什么根器啰?低劣的根器,真是。你想想看,那种日子好过吗?二十年三十年生不如死,活着一点滋味都没有。这是什么人可以承受得了的?普通人可以承受吗?普通人会疯掉。不说三十年二十年啰,几年一年他都过不下去,是不是?这一年什么味道他都不知道。啊,那就才真正谈得上如丧考妣,未证道前如丧考妣。你们会是这样做不啰?你们没有这种感受咧。绝对没有谁为证道如丧妣。哼,当然啰,如果死了至亲至爱,你的这一年吧、半年你可能是如丧考妣啰,是吧,那个日子过起是没点滋味啰。但是那是什么人?轮回的根器!轮回的人、轮回的根器。如果你为了道,哼,我还不要求你十年二十年,一年啰,如丧考妣啰,吃饭不知道饭的味道,喝茶不知道喝茶的味道,吃什么都没味啊,一年你们都做不到!嗯,还学禅?!悟道?!能做到才稀有!就至少这个人呐,我知道咧,我还挨点边,知道怎么去看。你们去看看这个人啰,如果他没有学佛之前、没有明心见性之前,他干什么都没有味,也没有心思。啊,生活中他总觉得自己还有个重要的事情要做,这个事情也总哽着他,干其他什么都没有趣味、也没有兴趣,这样的人挨点边咧。啊,对这个有兴趣,对那个有兴趣,这叫什么学佛参禅的根器啰?不是的咧!啊,所以摸摸自己的脑袋,反省反省自己,然后看看别人,是吧。这样的人去参禅,是吧。你看现在学个佛还要请,还要有各种各样的条件,那古人就不是这样的呐。古人他是自己去寻找咧,去追寻大道的咧。你看那些大成就者,喜马拉雅山上的那些大修行人,他们是放弃了这一切,为了这个道去追寻。你们咧?还要我不断地请,就算这中间好的啰,还不断地要大师们去鼓励,要用前辈的事迹去鼓励自己,这还是好的,谁会自觉地去追寻真理啰?啊,有几个啰?所以很多人还看那些革命前辈看不起,我觉得他们都比这些人优秀得多啊,他们是主动去追寻这些真理的啊,放弃了荣华富贵,放弃了安逸的生活,是吧。但是我们现在学佛的有几个是这样子的咧?为了这个比世间所有东西都有价值的终极真理,有几个放弃了这舒适安逸的生活而舍弃了人生、今生所可以得到或者想得到的这些今生的一切都舍弃了?去追求这个真理,没有!所以说,看看自己为什么没有成就?为什么还在轮回?就是自己没做到这些。啊,当你做到这些的时候!你才有资格去想想、去望一望。啊,希望希望佛果的成就啦。这些都还没有,哼!你先把这些做到了再说呐,把自己培养成这样的人呐!是吧。)『真实』的悟境,和『相似但被误以为真』的各种徵兆是这样的。」于是尊者就为他唱了一首抉择分别真伪大手印四瑜伽的歌:(这个我们也可以自己作借鉴。)

「顶礼至尊上师足。

执心实有轮回因,(哼,这个执心实有啊,就包含你执着世间的这一切为实有啦。这世间这一切就是你的心啦。啊,这就是轮回的因,是吧。执心实有轮回因。)

明而无执自明体,(我明明白白知道,这世间的这一切,啊,并不是木头样的,不知道。我知道汽车来了,我要让路;知道红灯亮了,我要停车;知道饭来了,要张嘴巴,不是张屁眼,是吧。都知道!但是我不执着,不执!关键在这里啦。这样就是自明体。)

本来圆成确了知,(就是我们修行不是有个什么东西可修,从外来可以修出个什么东西来。啊,就是放下放下,不断放下,回归到我们本来的圆满的一个自性里面。)

此是专一究竟相;(这样你如果做到了这三条,这就是专一瑜伽的究竟相。就是合理的,你在修专一瑜伽中间必须符合这三句,啊!如果你还没有生起这样的定见,那你就不配修专一瑜伽啦!这就是专一瑜伽的正见啦!是吧。如果你在这里修“心中心”、参话头,但是你又执着现有的这一切为实有,根本舍不得舍弃,嗯,你还认为我修了这个法,可以从外来修出个什么东西了来,这样的人是不能修专一瑜伽的,也不是“心中心”的法器啦。)

口说双融修有相,口说因果作恶行,

烦恼愚痴盲修练,专一瑜伽无此失。(呵呵呵呵,啊,很多人不是都说啊,悲智双融,空有双融,都嘴巴上说这些东西呐。说的头头是道呐,但是他修咧,在他的修行过程、

修为过程中咧,他总是着有相,是不是?总是有这些人我是非,哈哈。总是在那里嫉妒,你嫉妒不是执实才嫉妒嘛。争高争低,争着我这一宗如何如何殊胜,其他宗如何不如我。嗯,修这个那个,总是,这都是修行中间着有相,是不是?下手方便有什么好争的,只是每一个人个人在你这一门上,你这一宗门上,你修行有次第、有高低呐,是不是?不要着有相,执着这些就是搞错了啦。你修错了,这叫什么?修法的补特迦罗——生命体啊,不一定是人,人可以修,其他的也可以修呐,补特迦罗呐。所以说印度语啊,这点不翻译是很好的,补特迦罗叫什么?叫生命体!啊,有情!这就是修法的补特迦罗和所修的法不相应相违背。你就不瑜伽了。你就不是瑜伽士了。嘿嘿。口说因果就做恶行呐,一天到晚说种善因得善果啊,但是他的行为,他还干坏事,他连种善因得善果他都不去做。啊,这样就是不相瑜伽的啦。不相应呐!啊,你的行为、你的心与法不相应,啊!这样的人呐,就是杂烦恼、愚痴在那里盲修瞎练,专一瑜伽无此失呐。修专一瑜伽的时候,没有这样的过失呐。你看这都是好的,算是好的呐,跟现在这些人在外面说修行说学佛啊,说修禅的这些人相比,他们就还是好的呐,哼哼哼。其他的就差太远了,是吧。)

明而无执之自心,离诸戏论具大乐,

体如虚空极明朗,此是离戏究竟相;(是不是你已经契入了离戏瑜伽啊?如理如法啊?那你就要离诸戏论具大乐了啦。啊,为什么?因为你不执啊,一切都明白,是不是?于理于事都很明白,明明白白!心里没有执着啦!他不是非要睡个吉祥卧,才叫做卧修;不是非要打个七支坐、打个盘坐才是修行,是不是?没有这些执着啊!离诸戏论呐,那三藏十二部都成了戏论呐,到了这个时候啊,是多余的啦。戏论是什么?姑妄着权且着,这么游戏地说一说、好玩地说一说,这个时候都是戏论,到了离戏瑜伽就真正证悟实相!见道!获见道位。他就不会再执着于经论了啦。啊,但是有的愚痴的人他对这个已经见道了的修行人或者师父啊,他还要指指点点。你看,他一不诵经呐,二不打坐,三不持咒,这个师父好懒惰啊,他天天要求我们精进,他什么都不做。你就没有搞清楚呐,他已经是离戏瑜伽了啦。他这样才是如法的啦。如果一个口称自己见道了的,已经到了离戏瑜伽的人,他还在天天认真地钻研这个经论,还在那里搞这些有相的这些修法,搞得很有劲,他就没有啦。他不执著这些东西了啦当然你问他打坐的事情,他会打个样子给你看看,是不是?那是示范给你看啦!那如果他一天到晚还搞这些东西,那就假的啦。那就不是究竟相呐,不是离戏瑜伽的究竟相啦!啊,哼哼!)

口云离戏葛藤多,(什么叫葛藤多啊?他嘴巴上说自己啊,已经离开这些戏论,但是咧?实际上咧,他又是这个经是这样说,那个经是那样说,总是绊着绊着,总觉得过不去。呵呵呵。总觉得是啊,《金刚经》里面是说空的啦,那为什么《楞严经》又说有啰?他都不知道凡是经论都(是)权且说的啦,戏论啦!释迦牟尼佛亲口说的啦,我说法四十九年,哼,实际上没有说一个法,他就是相对这个说的。如果你认为《楞严经》就比《金刚经》好,执着于《楞严经》这么多这么多这么多五十阴魔,又很执着啦,那就是葛藤多啦,知道不啰?你被它绊住了啦!他就不知道这五十阴魔其实也就是妄心生的烦恼呐,你的习气呐。)

口说离言话不绝(这个啊,总是要你们默默地修,像哑子品黄连自己去韵味,那么一天到晚闲谈不断啊,尽扯些世间法的东西,这也是不对的啊,这就是和离戏瑜伽不相应呐,是假的啦。)

愚蒙执我而修观,(这个修观呐,就不是你们那个摩诃止观呐,三止三观呐,不是那个观了,啊。嗯,这个是什么啊?契入空性,当体即空,无观而观。不是在那个第六识上去观自己的妄心呐。啊,就是说不要修观,修观是有很多不同的内容的啦,要搞清楚啊。)

离戏瑜伽无此失。(如果真正的你是在修离戏瑜伽的时候,就没有这样的过失,啊。如果着意去修有为观,那就还不是离戏瑜伽啊,是吧。为什么?在有相的止观中间,他还要用有寻有侍,是吧。什么无寻有侍去看自己的妄心生起,你离戏瑜伽中的这个观,你们是没办法去理解的。那么烦恼生起,妄心生起,他当下就能知道,那是般若,那是空性,当体即空,他连个当体他都还觉得是多余,他能生起,即照即空即照即空,呵呵。他连个照,着意他都没有,但是咧,你说没有着意咧,他又确确实实在照着,啊,就照就空、就照就空,烦恼,这就是 慧能大师的“慧能无伎俩,不断百思想”,什么事情都会来了,因为有缘起呐,有你们这些人呐,他即照即空、即照即空,是不是?连个即照都是多余,啊,这样的观,哼哼,是目前你们所没办法体会的啊。暂且从文字上去理解理解。)

于现空无二之法身,得轮涅一味之觉受,(哈哈。)

佛陀众生融一味,纷云此是一味相;(哎呀,真正到了一味瑜伽的时候,就没有众生可度了,那佛陀众生都是一昧相呐,他是一切都随缘的啦。所以说这个时候的上师是很好的上师了啦,所以越是好的上师,越难找到啦。为什么?你自己要创造机缘,你要创造缘呐,他无缘他是不会说的啦,在他的眼里你就是佛陀,你是佛陀,还要他度什么啰?他无佛无众生呐,佛陀众生融一昧。好的师父他会主动地来巴结你这些所谓的轮回众生吗?他会一定要度你吗?不是这样的啦。)

虽说一味分别多,(口里说的是一昧,但是他心里面啊,生很多分别,这就还没有契入一昧,啊,包括很多菩萨呐,他还很想度众生,那就是他心里还有众生呐,那就还没有契入一昧,明不明白?你赶快趁着这个菩萨还没有契入一昧的时候,还能请受点法益呐,到了菩萨真正契入一昧了,那就你得非常跟他有缘,才跟你啰嗦呐,他才会开示帮助你呐,这也是米拉日巴尊者住在山里面的原因啦。你有缘,你去找他啦。找就找得到,找得到就是有缘呐。口说一昧分别多。)

愚痴之中又愚痴,(这里有个解释。)*此处可能指微细无明。(你不要错误地理解呐,这他都到了一昧瑜伽了,肯定是经历了前面的啦,是不是?前面的,第二的离戏瑜伽的啦,怎么又还这么分别咧?是不是?他是指那些细微的,这里解释了啦,细微的分别,是不是?他这是一个过程。很多成就者你要他一下从心里没有这些细微分别,也不现实,他心里总有多生累劫的尘沙,细微分别,这些细微分别就体现在他在对待这弘法利生的时候,肯定有区别呐,你不恭敬的,他就少说法或者不说了,是不是?你恭敬心强的,他就跟你多说说,这就是细微的分别。啊,他就会主动地跟你多说说,真的到了一昧啦,他就是有缘就说,无缘就不说。当然啰,你无恭敬心的,就没有缘了啦,就更加没缘了啦,有恭敬心的都要有缘他再说,有缘起才说法。那么在还有细微分别的时候咧,那个菩萨修行人大成就者,他就会对那些有恭敬心的有意多说,他就会生起这细微的分别,多跟他讲讲,多关心关心他,对他多要求严厉点点。啊,这是菩萨阶段的细微的一些分别心,啊。)藏文原文:rMon·Pa·Yi·Yan·rMon·Pa·Las·可作不同之解释,亦可译作「无明之中有无明」,或「愚痴深处之愚痴」,故大概是指那极不易察觉之俱生之微细无明。(明不明白啰?因为我们轮回了这么多生,俱生累劫落下的细微种子,他很不易觉察到,所以功夫做到这个时候,菩萨的功夫是越做越细呐,他也要去觉察这种细微的分别、这些无明,但是他有,他会有,是吧。嗯。所以他又翻译成呐,愚痴之中又愚痴。所以你们就不要被这个文字转了啦,是不是?他已经到了一昧瑜伽了,是不是?你怎么还叫愚痴之中又愚痴咧?哼哼,你们就会看不懂,如果认真一点看,你们就会产生疑惑,但是说明你们不认真。为什么?你们看到这个东西,没有问题呐。你们哪里在认真看书啰?是不是。你看了嘛,他前面是专一瑜伽嘛,是嘛,经历了专一瑜伽就到离戏瑜伽嘛,离戏瑜伽完了之后就到一昧瑜伽嘛,你们怎么到了一昧瑜伽又还有愚痴之中又愚痴咧?)

一味瑜伽无此失。(就是到了一昧,真正的相应在一昧瑜伽中间,如果于一昧瑜伽如理如法相应的时候,就不会有这样的过失了。知道不?但是有的行人,有的菩萨在这个过程中间,从离戏瑜伽到一昧瑜伽的过程中间,有时候他也犯犯这样的过失。啊,因为他有尘沙惑呐,但是这就说明是菩萨不相应,但是他会觉察,因为他自己已经在修行,他修得很好了,他对自己的这个无明烦恼分析得非常细微了,当这个东西生起的时候,他能警觉,不是说他不生起,有的菩萨俱生的、多生累劫的尘沙惑,非常细微的,它浮起的时候,普通人,普通的修行人啊,不是普通的凡夫,凡夫是烦恼起了都不觉呐,一点都不觉察的啦。你们起了烦恼,你们不会觉察的啦,不会认为是烦恼啦。嗯,那菩萨起了这些细微的烦恼的时候,他会觉察。随着道行的高低,是吧,力量的大小,觉察的功夫有快慢,哈哈!所以你看,修行是不是实实在在的啊?功夫实实在在地做下去。诶呀!像这些啊,其实你们没有觉察到啊,就是你们师父平时有时候跟你们发的一些感慨啦,在这心里,啊,就是起这些尘沙惑呐。只是你们师父力量还不是很坚呐,起了这些烦恼之后,要过那么一段时间就觉察了。知道自己惑了,亡失菩提心了,这就觉了。有的菩萨就起就觉呐!这是我要努力的地方呐,是吧。所以你们不知道有的人甚至就打妄想啰,“师父还起这些烦恼啰?”不是我还记得杨春灵还提醒过师父,“平常心呐!”唉!是不是?其实这说明你们根本不懂修行,是不是。这其实就是菩萨在起俱生迷惑,翻俱生的烦恼,啊!这是在离戏到一昧的过程中间,正常的现象。菩萨他也起烦恼,只不过随着菩萨道行的高低,他觉悟有快慢,是不是?只说明你们的师父不行啰,道行太低啰,起了一会还能够觉,哈哈哈哈哈!嗯,就要得了噻。在努力呐,唉,当然我也要知道就起就觉,翻完就没有了。是不是?这个东西是翻要翻完啊,翻完赶快翻完。翻完就没有了,啊。所以说真的要搞明白呐,千万不要外行还在笑内行呐。那就真的犯很大的错误呐,是吧。这个中间呐,还有完全有不同呐。最关键你们怎么去学习咧?啊,你们怎么去学习咧?你们要学会观察这些上师啊,这些修行人啊,他起的烦恼是什么烦恼呐?是不是?他是菩提心的烦恼呐!是吧。他没有亡失菩提心,就要得啦。这就是你们要学习的,啊!一昧瑜伽无此失,我看你们啊,听这个《米拉日巴大师集》啊,都还不认真,啊,昨天还讲这一集很短,第九篇干脆昨天把它讲完算了。讲得完不啰?这么重要的问题。)

妄念即是智慧体,(就是烦恼即菩提啦!

本来圆成因即果,三身自己本具足,

此是无修究竟相;(啊,哈哈哈,是不是?就本来是佛呐!你不是另外修成个佛呐!啊,我们跟释迦牟尼佛也好、阿弥陀佛也好,没有丝毫分别!承担就是啦!是嘛。而且还有什么?法报化三身等等等等,告诉你们啊,释迦牟尼佛是生灭法,佛性才是无生无灭的究竟相。为什么?释迦牟尼佛他是这一因缘生起的啦!)

口说无修仍作意,口说光明修愚痴,

愚茫无知乱瞎说,无修瑜伽无此失。」

(啊,现在也有人呐,以前我也碰到啦,嘴巴就说无修无得,那事上的挂碍即轮回中的挂碍那就多呐。那就是假的啦,当然第四瑜伽无修瑜伽那是非常遥远的一个境界,啊,对于你们来说。你们还是先脚踏实地地先能够做到进入专一瑜伽。啊,你们连专一瑜伽还没挨边,差的很远,为什么?你们还在轮回中啊、今世上啊,有这么多扯扯绊绊,呵呵呵!就连专一瑜伽都挨不得边,是不是呐?)

密乘行者说道:「这样的修行实在是奇妙稀有难得,但是像我们这些世俗之人,如果要修持六波罗密多,应该怎样去修持呢?」

尊者以歌答曰:

「顶礼具相上师足。(啊,就告诉他修波罗密了啦,六波罗蜜。)

财富尤如草头露,(那财富啊,就像草头上那尖尖的露水。)

故应离贪行布施;(哎呀,无有贪着就行了啊。无有贪着就是布施之最,阿底峡尊者的开示。啊,就是我们不要执着这些财富,财富它有不有用?它有用。但是它是像草头露水一样的,因缘改变太阳出来,就没有啦。)

已获暇满人身时,如护双目持净戒;(唉呀,说句实话,你们连暇满人生都没有,但是如果一个真正的,获得暇满人生的人呐,要像保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的啦,而护持清净的戒律,是不是啊?)

恶趣主因为嗔心,舍命亦应修忍辱;(是不是?)

懈懒难成自他利,故应精勤修善业;

散乱难解大乘义,故应专注修禅定;

佛位非由寻觅得,故应深观自性体;(佛陀的果位啊,不是在外面去找啊,寻啊,是怎么来的咧?就是深观自己的内心,看自己的这些烦恼啊、习气翻尽了没有?)

信心犹如秋季雾,易散难持应精进。(你们这点点无常的信心真的比秋雾还不如。有的两天不听,不闻思,就没有了。)

来客听了此歌后,叹为稀有,对尊者生起了极大的信心然后离去。过了几天,这位密乘行人带来了许多徒弟,携着丰盛的供养前来朝礼尊者;承事供养尊者后,他就启禀道:「今天到这里来的人,都是对您的生平极端钦佩,所以特地前来朝拜您的。尊者因坚毅的大苦行所得到的成就境界与觉受,以及如何得到这种成就的方法和经过,可否慈悲向我们开示一下呢?」

密勒日巴以歌答曰:

「于世间法极厌离,(我看你们的厌离一点都没有,还谈得上什么极厌离啰?哈哈哈。是不是?你们还蛮喜欢世间法。)

方能生起大信心。(你看看,生起个大信心都要于世间法极厌离,他才能做到。是嘛,哼哼。)

恋执乡园极难断,舍离家乡嗔恨息。(这个人呐,有那么大的仇呐、恨呐、嗔心,都是因为家园的问题咧。是不是?国恨家仇啊,是不是?都是因为贪执乡园极难断,是啊。)

爱恋亲人极难舍,舍离亲眷心自平。

(你要想心里能够平等一点啊,你都要把自己的亲眷先舍离了啰,舍离不了,你的心就平等不了啦。)

财富永难满足故,布衣一袭断贪婪。(我们就穿个简单的衣服、吃个简单的饮食,是不是啊?就不需要那么多的财富了嘛。如果说到财富,有什么满足的咧,总是难以满足,有了这么多的财富,还望更多。有了一千万就望一个亿,是不是?)

 世间逸乐难舍故,居卑下位慢心息。

(哼哼,世间很多安逸的、舒适的享乐都难以舍,那么怎么办呢?就甘居卑下嘛,是不是?)

傲慢我执难调故,应如野兽住深山。

(你想想看,如果你跑到深山里去了,住在深山里了,你还傲慢给谁看啰?哈哈哈哈。啊,你总不至于对着深山里的那些蚂蚁啊、虫啊、蛇啊、鸟啊、猴子啊,摆出一副傲慢的样子呐,那它们就会觉得你很可笑,就像我们看到那个猴子啊,学人的动作,觉得可笑,它也会觉得你可笑,是不是?有什么傲慢的咧?)

汝等具信诸弟子,若能精勤修佛法,

勤聚资粮作二利,(是吧,没有做到前面那些东西之前呐,啊,赶快勤快点呐,精勤地积聚资粮啊——二利资粮,是吧。)

是具坚心毅力相。(我们还挨点边,啊,带着大家在这里挨点边,具坚心毅力相,什么?还要精勤于利他的事业,是不是?弘法利生嘛!利他,啊!)

法身本来如虚空,遍满一切诸众生,

由昔无明不了知,因此无际飘轮回。(我们由于没有证悟自己的法身,没有证悟自己的空性遍于虚空、遍满一切众生,所以我们就在这轮回之际飘来飘去呐,是吧。)

广大无尽之法身,略见少份非难事,

(这里有个解释,略见少份非难事,啊。)

*略见少份非难事指大手印行者,常于忽然间能顿见空明之自心明体,但不久即失去,不但不能常常见之,亦只能见到心体之极少部份。*(这是说,修大手印的人,修“心中心”,有这种现象,他有时能见到,见到少分,那是佛菩萨加持,借这个六印一咒的力量,让你见到少分空性,不久他又忘失,像元音老人开示的,他又有所谓的觉后迷!他又失去。他不能常常见到。所以说,还得努力。)

证境坚固甚难哉!

(要时时是那样子,还要坚固不坏就难了。这还是指那些大手印行人,那你们连行人都不是呐!还在贪恋着世间的这些东西呐,还扯绊那么多。啊,烦恼这么多,扯绊这么多,世间的事业还这么多,你就连大手印的行人都还没挨上边呐,这是指那些大手印行人已经在精勤于修行了呐。)

悟境未能坚固故,五毒烦恼时现行,

(嗯,贪嗔痴慢疑嘛,五毒嘛!是吧,这就像外面我们不是在网络上,最近跟我们联系的那些修前行的,修“心中心”的,还在那里烦恼炽盛,互相不卖账,在那里争来争去,不团结,是不是。这就是五毒烦恼时现行,那时不时他又起烦恼。)

由此多作无义事。

(一起现行他又忘记修行去了,他又去做那些无意义的事情,什么无意义的事情?包括争论呐,你这派低,我这派高,都不是无意义的事情吗?现在外面很多人喜欢做这些事情呐,嗯,自赞毁他,造无边罪业。)

若于真如得坚固,眼耳鼻舌诸六聚,

(如果你真正是一个修行人,你如果不是为了利他的话,不是为了弘法利生的话,你又真正对于真如实相得坚固的话,那眼耳鼻舌身意都是向内收缩的咧,看自己的咧,知道不?他不会去看别人的过失,不会去起那些烦恼,不会去说那些闲言碎语,看的都是自己的过失呐,嗨嗨。六聚。这里有个六聚的解释。就见第八篇嘛,六聚就是六根嘛。)

自然显现无执著,

(你看,他看到别人的显现,他怎么?他知道是自己的眼识不清净,这才像个修行人呐,这才像于真如得坚固的人呐!嗯,他看到别人在做坏事,那是我自己的习气,不然我怎么看得懂咧?这是个道理呐,你若是个清净的,你于男女之事,你是清清净净的心地、心识,你看不到别人的淫欲呐,是不是?你看炎子,是不是。她虽然有时也看看研究研究爸爸,包括研究爸爸的身体,是不是?但她没有那种心呐,她是清净啊,她看不懂,她不会看到淫欲,一个很简单的道理。当你看到别人的任何事情,只说明你心识中间是不清净的,有这种东西。否则你是看不懂的。所以说得坚固的人咧,真如得坚固的人咧,他看到外显自然显现,他不执著了,不执著这些是是非非呐,明不明白?对于是非他看到了,他不执着,为什么不执着咧?他知道都是自己的习气呐,嘿嘿,如果我没有这个习气,就看不到了啦,所以他不执着了啦。他还执着什么咧?还执着别人在错错错错错错错!实际上是你自己不清净,别人错关你什么事?是不是?你先修好你自己就行了啦。)

三身常住不舍离,

(他只要做到这样,那么你的法报化三身呐,就是一昧的啦,也不会舍离啦。)

此为开悟之证量。

(啊,说什么开悟啦,开悟啦,这才是开悟的证量呐!他不会怪别人呐!有的就说,上师你总是批评这个批评那个呐,那你就别喊他上师啰,这还不简单。如果你不把他当上师,你不是他弟子的时候,他绝对不会去指责你啦!为什么咧?因为他看到你的时候就知道是自己的习气,否则看不到!哈哈哈!他知道,他不见这世间过呐,是自己的习气啦,本来都是真如,外显一切都是佛性清净的,因为我们的眼识不清净,这个才叫有定见,是吧。所以他看到了就不会去指责你、不会去批评你,但是如果你是他弟子,你想要他帮助你成就,他就会告诉你,他就会指责你,就会批评你。这里有个条件,啊!假如你们都宣布不做我弟子啦,不听我的课了,那好,我看你们个个都欢喜,为什么?当我看到你在犯糊涂的时候,我就知道这是我的习气种子在翻,马上翻过去就没有了。是吧。我天天就看,哦,看潮涨潮落,也看云卷云舒,嗯,都是自己的眼识在那里翻啦,外显一切都是自心的显现了,我就不会说你们啦,你们自在了,我也自在了。你们轮回得自在,我解脱得自在。都是如果你要请教、要做弟子,那我就说啰,是不是?必须有这个条件,啊!)

所谓根本与后得,(哎呀,这都是方便,啊,所以说,根本与后得的解释,这里有个注解。)

* 根本与后得藏文:mNyam·bShags·及 rJed·Thob· 此二词用法甚广,根本及后得之全词应为「根本智位」和「后得智位」。前者指行者心契真如空性,深观惟一实相之体,为定中之纯般若观。后者指行者从「根本智定」而起,出定后应物接触一如常人,但其心境能不完全脱离般若空性,或大手印定。任运腾腾,心离执著,见一切如幻如化。此根本及后得定,能相互增长,直到证入平等性智之位而入一味瑜伽则无所谓根本及后得矣。*(明不明白?听懂了没有?就证悟空性之后,这是根本智的获得,啊,根本智的获得。那么后得智是什么智咧?很多人有点胡说八道呐!就把这些世间的能力也称为后得智了啦。不是的啦。后得智是什么?就是他从证悟空性之后,在应物接缘、度化众生,在这些事相中,他能够时时契入空性。啊,这样相互帮助,空性的力量帮助他应缘接物的圆融,不为事物所转,是不是?这样这个后面这一节的这个所成就叫后得智。这个圆融的定义就是时时契入空性,就像即起即照即起即照,是吧,这个是后得智,就是让他一直到最后契入一昧瑜伽,是名为瑜伽。只有这样,这才叫后得智。啊,不是说那佛陀也知道玩电游,啊,不是说也知道各种各样的科学、艺术,不是这样子的。这个不叫后得智啊!就是说后得智,修行人于这些事情来了的时候,他能够时时契入空性,做好不做好都是随缘,不是说他有很多本事和知识,不是这样去理解的啊。而是于这些应缘接物之中,时时保持空性,心契般若空性,这样的一种能力叫后得智。这个后得智和根本智互相增长,然后帮助他最后契入一昧,啊,真如一昧!那就没有后得智和根本智啦,就变成一体的啦,啊,一昧之后就无后得与根本。啊!要明白这都是方便说,一个过程,前面的。哝,他这里也解释了我刚才的说法了咧,所谓根本与后得,)

乃对初学之权说,(对初学作个权宜之说,是不是?)心悟真如得坚固,岂有此二差别相?

(这个后得跟根本是同时的,是一,就是一个东西,他时时即照即空即照即空即照即空。)

无有散乱之瑜伽,离执心境时显现,(这了有个离执心境的解释。)*离执心境直译应为「无执六聚常显现」,(就是都不执着了,但又明明白白的显现,是吧,他不执着。)但如此译则反而失去原文之神韵及意味了。*

法报化身常伴随。(哎呀,三身即一身呐。报化法就是法身,啊!也就是报身,也就是化身呐!)

无有执著之动气,(唉,)

*无有执著之动气此句藏文意义不太明显,若诠解不错,此动气即是能发出神通妙用,大机大用之智慧气,由极深之定慧而得者。*(这是张澄基老人他的一个猜测,啊,我的理解啰,就是昨天跟你们讲的啦,无有执着之动气,是什么?就是心气,啊,无有执着了,就一边成熟了嘛,你空性的正见摆在那里了嘛,这个无有执着的心气一动啊,是不是?就能生万千妙功德啦。我都跟你们讲了啦。)

能生万千妙功德。

修心善巧瑜伽士,应作心如虚空观,(其实这两句也照应了前面那两句,正因为你心里有定见,如虚空观,那么当时节因缘成熟的时候,那种心气,无有执着的心气,它发动的时候,它成为动气呐,动就有因缘嘛,就能生万千妙功德!嗯,修心善巧的瑜伽士,应作心如虚空观。时时刻刻应该这样子,)

行住坐卧莫间断。由此观空串习力,

自于美色及财宝,不生贪着视如幻。(哎呀,如果真的能这样,还贪什么美色啰?你那个心气一动的时候,生出那么多善妙功德,比这世间的美色财宝好得多了,殊胜得多了,你还会贪这些东西?当然啰,也应了这句话啰,自于美色及财宝,不生贪着视如幻啰,是不是?)

一切外境及显现,皆如幻化如云雾,(那就真的看外界的一切就像看潮涨潮落啊,云卷云舒,真的做到这样了,那你的心境啊,就异常的开阔啊!)

即于利生之宏愿,亦应离执如是观;(这就是教育我,我们这一类的这些弘法利生的人,嘿嘿嘿。对于利益众生这个宏大的愿望啊,也应该放下这个执着啊,这是个过程,但是不是说你们现在也要放下这个执着呐!你们就还没有呐!这个菩提心不能亡失呐!)

下劣凡身如幻化,亦如水月不可执,(你们这个凡夫身就像幻化的,像水中花镜中月,啊,不可执着。)

外境缠缚不能染,譬如莲花出淤泥,

净行证量应如是。(外境它不能缠住这样人的心咧!不能缠绕,啊,不能缠缚,这就像莲花出淤泥,它自己很干净,那么清净的修行的证量应该是这样的。)

此心遍满如虚空,因缘所现万千法,

无非明净之法身,(我们看到外面所显现的一切都是明明朗朗、清清净净的法身。)

普见一切空性智,置我掌中如净璃。(就像我手中的琉璃、玻璃,看得清清楚楚,干干净净的,见一切空性智。)

 诸法昔初无来处,中间亦如诸住处,

(啊,这是诸法无来无去,说个无来无去,也不在中间,是吧。要搞清楚那是方便呐。)

末后亦无有去所,三时皆住平等性。(是因为我们的心里有过去、有现在、有未来,那么过去现在和未来,三心不可得的时候,它也是心的一种妄相,啊!)

此心原无生死因,本来清净如虚空,(你看,我们为什么有生死咧?就是我们的妄心有生灭嘛,这此心本来是无生灭的啦,也就是本无生死可了,是不是?当你证到心本无来去,本无生灭,你也无生死可了的时候,你也就是如来啦。如来不就是佛陀嘛,如来是无来无去,因为他的心是无生无灭的啦。)

红白彩云自消融,四大痕迹不可得。(就是我们的四大呐。)

此心遍满如虚空,未尝暂离无生故,(其实我们的心呐,遍满法界如虚空,一刹那都没有离开自己的佛性,是不是?)

三界轮回永断离,果之证量应如是。(如果你真正实证你的心呐,与法性没有片刻地分离的话,那三界的轮回就永远断离了啦,那果位上的证量应该是这样子的啦。)

临终舍弃幻躯时,若会使用甚深诀,(你若到了临终的时候,中阴的时候,如果你会运用这些甚深的口诀啊,你当时还没有成就,在临终的时候,如果你能善巧地运用啊,你会使用啊,)

子母心光当会合,(就是你的心光和佛性的心光马上就会融合,当下就能成佛!也就所谓死亡中有的时候,中有成就,啊,它这里有个注解,)  

*子母心「光明」或子母光明。子光明者颇似《起信论》所指之始觉,母光明者颇似本觉。(这都是《大乘起信论》里面的一些名词,)由本觉而生始觉,始觉经扩大锻练而与本觉合,名为妙觉。此在大手印而言则为母光明,(名相不同,意义是一样的,)即是那本具的俱生空明佛智;(就是我们的佛性呐,也就是众生十法界的佛性,啊,就是我们的母光明,我们这个执着于某一个众生的心性,属于子光明,啊,因为你有这种分别,其实是一不是二,就是说你一滴水滴入海水,那你这个一滴水就没有啦,子光明就融入母光明,)和子光明,即那道上所见的种种深浅之空明智。子母光明会和一味则成妙觉佛位也。*(啊!)

彻证究竟大法身。此时若未证法身,(就是临终的时候啊,如果你没有证到法身,)

应念不净五蕴身,即是清净报化体,(你那个时候,如果还没有证悟啊,子母光明没有配合的话,你就应该知道,这个不清净的五蕴之身呐,就是清净的报化身呐,其实咧,它不是说把不清净的观成清净,因为它本来是清净的,啊!)

 此时应用俱生诀,清净报身当显现。

(啊,这里有个俱生诀,)*俱生诀俱生亦可译为同时,此处文义不太明显,大概系指在学大手印时上师指示一心俱足法报化三身之口诀。学人有此了悟,则于中阴时能用此诀与三身契合。(就是上师的教言,所谓口诀啊,是上师的教言,俱生诀,就是告诉你,)前面言,若中阴初时未能证入法身,(这个时候)则仍有机会与报化身相合。*(啊!清净报身当显现,只要你能够运用这个口诀,就是我平时的教言,包括《米拉日巴大师集》里面教导你们的这些东西,啊,就是这肉坨坨不是不清净的,它本来清净,不是把不清净的肉身观成清净,而是它本来清净,如果你有这样的智慧,牢记着这个口诀,形成定见,当前面那个机会错过,子母光明会合错过,证悟法身的时候,这个时候清净报身就会显现,能够有机会与报化身佛陀相合,啊。)

了达报身亦如幻,岂有迷途错谬失?(如果你能够知道报身呐,不论是什么样的报身呐,都是如梦如幻的,啊,你像释迦牟尼佛,这就是报身佛呐,我们这个肉坨坨是业报身呐,要了达这些亦如幻,那岂有迷途错谬失?就不会走错路呐!临终的时候不会走错路的!)

若于此法得通达,则无中阴之迷失,

中阴自在应如是。」(最后讲到中阴自在,啊,中阴自在,中阴不迷失,还是要靠没有进入临终之前,在生的时候,把上师教给你的这些正见变成为定见,啊,在那个时候你能够运用自如,才在中阴的时候能自在!)

古通的徒众,听了此歌,都对尊者异常钦佩,以后他们都常来供养朝拜尊者。

某日清晨,密勒日巴于光明定中看见了金刚瑜伽佛母现身,(这里对金刚瑜伽佛母有个注解。)*金刚瑜伽佛母即密乘之般若佛母,又名金刚亥母,为噶举派极重要之本尊。*对他说道:「密勒日巴啊!你的人间弟子中将有如日如月一般的两大弟子;还有如星辰的弟子廿三个;得成就者廿五名;得不退转(地)之悟道者一百名;于道上得暖相之士大夫一百零八名;初入道之男女瑜伽者千人;(这里有个暖相的解释。)*暖相见道譬如真火生起,此则譬如见道之前,火尚未生起,但火之前相暖热已生起了。显教中所说之五道中之加行道位有四:一、暖,二、顶,三、忍,四、世第一法。亦与此相同也。*(啊,不要误解,啊,不要被这文字转了啦,暖相是不是身体很暖和了?不是的啊,它是个比喻,用什么比喻咧?这个火啊,还没有点燃的时候,但是要燃火的那一块地方啰,或者那根木材啰,就已经热了,明不明白?那个木材它不热,烧不燃的啦,是不是?一根冷柴要把它烧燃,这个过程中间,有一个热的相,叫暖相。就是说一个人要明心见性之前,他有一个样子,什么样子啊?快明心见性的人呐,其实是个很清净的人呐,于世间不贪着,于分别很淡了的那种人呐,啊,就是我跟你们以前说过的嘛,对什么都只那么在意嘛,对什么是非也只那么在意嘛,对世间的贪着他也没有什么蛮多执着嘛,这人就快了,这就叫暖相啊!要见道之前的暖相!所以说,你们说上师会不会知道我要明心见性呐?当然会知道嘛,一看到这些就像摸到那根柴已经热了,烧热了,是不是?它就会燃起来,就快看到火光了,一个人,一个修行人,到了那样的位置,到了那样的感觉的时候,诶!这个人就已经看到暖相啦。就知道他快要见性啦!明不明白?上师看得到的啦,是不是?你们不会看。很多人望文生义,暖相是不是身体越来越热?嗨嗨!不是这样子的啦。)与你结得法缘因此不堕恶趣者不可数计。现在,在古通的鸟谷处,正住着与你有宿缘的那个如月般的大弟子,为了成就它的缘故,你应该就到那里去。」*鸟谷处此处之藏文文意不易了解,可作不同的解释,(也可能是人名啊。)因藏文之专有名词如人名、地名皆无标点符号,故有此困难。原文作:Gun.Than.Ge.Phur.La.Bya.Wa. Na……*

尊者得了佛母之授记后,就准备向古通的上方行去。

这是灰崖金刚堡的故事初篇。(今天就讲到这里。)

 

 

  ┈┈┈┈┈┈┈┈┈┈┈┈┈┈┈┈┈┈┈┈┈┈┈┈┈┈┈┈┈┈┈┈┈

 

  本                       

 

 

如王自心确了知此句以下三颂之藏文体裁迥异歌集之惯例,通常歌偈中,每句或每「足」,只有七字或九字,此处每句多达十六字,只有简缩意译,取其大意。又「足」者乃构成偈之单句,如四句偈即包含有四「足」。

 

  四种瑜伽或大手印四瑜伽,即修大手印之人从入道起直至成佛所经过之四步境界。此亦即大手印之次第道阶也。此为一非常重要之专门问题,非专书讨论不能略尽其旨。禅宗宗风在「密」在「遮」,而不在「显」或「诠」,然亦有云门三句,牧牛图,三关,五位君臣等说而验其证道之次第及浅深者。此等资料若与四瑜伽比较合究,极饶趣味。用禅、密之道境以释大乘之五道、十地亦有触类旁通之处。但研究此问题首先需要作者自己有相当之大手印境界才行。这点既然目前尚未圆成,只能以闻思经典为据而论之,此当待之异日。兹将大手印四瑜伽之简要略述如下,为密师此处所说作一参考。

 

  第一步境界名为专一瑜伽:行者于得大手印见及口诀后,常契空明之自心勿使间断,渐次当得明空清晰显露之觉受。于明空自心现量证入,昼夜不散,产生各种殊胜美妙觉受,此心专一安住自心明空之体无有散乱,故名专一瑜伽;可配之于加行道之暖、顶、忍等位。但此时仍有能所二取之执,所见明空之心体,不但不透澈,且难免有俱生之能执之心。

 

  第二步境界名为离戏瑜伽:离戏者,澈见自心之无生空性,离一切有无、是非、对待之种种言诠戏论,超绝名言,入毕竟空之境界;断离能所二执,真正见道,故名离戏瑜伽。

 

  第三步境界名为一味瑜伽:行者至此境界则亲证一切法平等性;于空与有、生死与涅盘、佛陀与众生,皆视为一味。因即是果,事即是理,于一切法得大自在。前二瑜伽,行者着重在断执及摄有入空;至此则会空入有,起大功用,大神变,不但于空性得自在,于色法及根、尘亦皆得自在;已渐趋入理事无碍及事事无碍之境矣。

第四步境界为无修瑜伽:至此已无任何法可修,无进一步的果位可求,进入究竟菩提之一圆满境界矣。

  此处可能指微细无明。藏文原文:rMon·Pa·Yi·Yan·rMon·Pa·Las·可作不同之解释,亦可译作「无明之中有无明」,或「愚痴深处之愚痴」,故大概是指那极不易察觉之俱生之微细无明。

 

  略见少份非难事指大手印行者,常于忽然间能顿见空明之自心明体,但不久即失去,不但不能常常见之,亦只能见到心体之极少部份。

 

  五毒贪、镇、痴、慢、嫉五种烦恼为五毒。

 

  六聚见第八篇注。

 

 根本与后得藏文:mNyam·bShags·及 rJed·Thob· 此二词用法甚广,根本及后得之全词应为「根本智位」和「后得智位」。前者指行者心契真如空性,深观惟一实相之体,为定中之纯般若观。后者指行者从「根本智定」而起,出定后应物接触一如常人,但其心境能不完全脱离般若空性,或大手印定。任运腾腾,心离执著,见一切如幻如化。此根本及后得定,能相互增长,直到证入平等性智之位而入一味瑜伽则无所谓根本及后得矣。

 

  离执心境直译应为「无执六聚常显现」,但如此译则反而失去原文之神韵及意味了。

 

  无有执著之动气此句藏文意义不太明显,若诠解不错,此动气即是能发出神通妙用,大机大用之智慧气,由极深之定慧而得者。

 

  子母心「光明」或子母光明。子光明者颇似起信论所指之始觉,母光明者颇似本觉。由本觉而生始觉,始觉经扩大锻练而与本觉合,名为妙觉。此在大手印而言则为母光明,即是那本具的俱生空明佛智;和子光明,即那道上所见的种种深浅之空明智。子母光明会和一味则成妙觉佛位也。

 

俱生诀俱生亦可译为同时,此处文义不太明显,大概系指在学大手印时上师指示一心俱足法报化三身之口诀。学人有此了悟,则于中阴时能用此诀与三身契合。前面言,若中阴初时未能证入法身,则仍有机会与报化身相合。

 

金刚瑜伽佛母即密乘之般若佛母,又名金刚亥母,为噶举派极重要之本尊。

 

暖相见道譬如真火生起,此则譬如见道之前,火尚未生起,但火之前相暖热已生起了。显教中所说之五道中之加行道位有四:一、暖,二、顶,三、忍,四、世第一法。亦与此相同也。

 

鸟谷处此处之藏文文意不易了解,可作不同的解释,因藏文之专有名词如人名、地名皆无标点符号,故有此困难。原文作:Gun.Than.Ge.Phur.La.Bya.Wa. Na……

括号内文字为上师口述,括号外文字为作者原文,*字号之间为原作注解,所用版本为张澄基老师所著《米拉日巴大师集》简体横版。

本文为三昧禅院所撰,如需转载敬请注明出处。

                   网站地址:www.sanmeichanyuan.com

                   博客地址:http://blog.sina.com.cn/miputi

 

 

本文固定链接: http://www.sanmeichanyuan.com/?p=1375 | 三昧禅院

报歉!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