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项流入错误之法:
(一) 信心小而智慧大,就容易成为“空言多舌”者。(哈哈,这个智慧啊,不是指的真智慧,是指那些世智辩聪,比较聪明的人,这是汉文的一个没办法回避的一个问题,就是通用智慧啊。就是我们网络上看到很多的呐,嘴巴谈禅呐,说得头头是道,就是不愿意舍弃今世啊,嗯。既然都谈禅了嘛,是吧,那对佛法很有信心呐,那应该舍弃今世呐。都在谈禅呐,就应该知道人生中的一切就如同狗屎对于人都不要贪恋呐,是不是?哎呀,一边谈禅,一边还轮回贪恋着这么有味,嗯,这么深重的业力都感受不到,谈什么禅咧?那不是假的口头禅。这就是这一类人,啊。)
(二) 信心大而智慧小,就容易成为“顽固不化”者。(这种人我们也看得多,就是啊,外面那些我们接触过的,搞本愿法门的,后来又搬出善导大师来的,顽固不化,啊。你说他想学佛不咧?想。也想往生,还蛮想往生。但是别人想帮助帮助他,不要耽误自己呐,搞错了呐,善导大师的意思你们歪曲了呐,哼,是吧。不听!他捂着耳朵不听,哈哈哈哈哈哈哈哈。这就是信心大,智慧小。这种智慧也不是指真智慧。这个小的也是世智辩聪的小,信心大也是假的,嗯,你又不是一天到晚忙得不亦乐乎,也不是一天到晚在持名念佛。你有很多闲暇管这管那,是不是?为什么不学习学习咧?多了解了解噻,也听一听不同的意见噻,呵,是不是?你怎么就肯定你目前搞的是对的吗?这么肯定咧?是不是?我看到他们同样虽然住在庙子里,他是连今世都没有舍弃啊,庙宇建得那么豪华,花那么多钱,,花很多钱想把庙宇建豪华,想把旁边农民的一点田土征收过来,又不愿意多出钱,嗯,出的价很低,自己都说,农民不接受他们的价格。那是人家的饭碗呐,是不是?)
(三) 能努力精进但没有真实口诀的人,就容易走入错误及过失之道。(这就是有一种人他能够努力精进,是吧,也愿意修行,但是他不依止上师,是吧。你不依止上师,骄傲嘛,你不依止上师,怎么会有这个真实的口诀咧?是不是?怎么会不出错误,走入过失之道咧?是吧,肯定的,没有依止上师肯定走错。)
(四) 最初如果没有在闻思上用功夫⑤,*【闻思即是指广学佛法之教义,祛疑精思以获得必须之佛法智识。】*就会流入黑暗迷蒙之禅定。(也就是缺乏闻思修的基础呐,没有正知正见呐。这个是没有偏废的呐。这里有个注解,啊。这个张澄基老师的解释中间有个错误啊,他把这个闻思修定义为广学佛法的教义,这就错了,是不是?闻思修只是闻思修,跟广学没关系,啊。闻思修就是必要的教言,上师他有一套程序,嗯,任何一个法脉传承,他都有他必要的教言,必须的闻思修,上师的言教,但不是张澄基老师所说的广学,因为他这一生走的错误的路线,也就是广学,成了个学者,是不是?有什么意义咧?广学就错了。是不是?你看,禅宗,他就那么几本经,他是最简单,但是他还是要那几本经的闻思,啊,闻思修。但是他坚决是反对你广学的呐,你要是广学的话,你就不要搞禅宗呐,你就干脆去做个学者算了,没时间去真实修行嘛!你有什么时间去真实修行呐?这是张澄基老人家犯的错误,走错的路,我们就不要受他的影响,啊!你的一生的时间有限呐,广学三藏十二部,你学完,都不算广呐,哈哈哈哈。嗯。)
(五) 若不在智识和实证上痛下功夫,就会成为自以为是的学佛者。(这就是正知正见和实修实证都要下足功夫,这里的智识同样不是指广学,啊!因为他广学就容易流于文字,做学问。在智识上痛下功夫,怎么痛下功夫咧?就是把正知正见变成定见,啊!)
(六) 若不在大悲心和善巧方便上努力,就会流入小乘。(这是佛菩萨一再强调的,不要流于小乘。一定要记得,我们学佛的,都是为了利益众生的解脱,啊,善巧方便咧,也是为了帮助众生的,是吧。)
(七) 若不在般若空性上力学精修下真功夫,一切所作所为皆属生死轮回边事。(哈哈,这最后还是要证到般若空性,要证悟般若空性就是实修呐。)
(八) 若不粉碎世间八法之念,一切所作所为皆会成为世间法的装饰品。(这就讲得很严重了呐,不论你现的是出家相,还是居士相,如果你号称学佛修行,又不舍弃世间八法,也就是不舍今世呐,啊,那么你这个所谓的佛法和寺庙啊,还有这些僧侣就真的成了这个社会的装饰品呐。你看,现在我们国家需要旅游项目啊,需要有宗教味道的这些旅游的产品,不就是装饰品嘛,那寺庙就成了装饰品了。啊,)
(九) 对一般凡夫俗子,若心有所求,则会顾忌众多,连恶人的面孔都要看了。(嗨嗨嗨嗨,这就是说中了很多的寺庙的出家人啊,当家师啊,对这些一般凡夫俗子有所求呐,还是需要他们供养呐,是不是?你有所求,就要看他们的脸色,就要顾及他们的感受,明明他们错了,你也不敢说,也不敢批评,那你就根本不是个师傅呐。嗯,你这个师傅就是假的呐。就是顾及这个人情世故呐,希望他们来往呐,来往一次就有供养呐,总有一点点呐,这些东西。这就批评他们呐,啊。)
(十) 如果自己的意志不够坚强,不能善隐自己的功德和神通,就容易成为替恶人服务的红尘法师。(是吧,自己的道心和意志都不够坚强,就是不管怎么样,我不惹这些东西,随你啊,威逼利诱,等等一切。给你高官、名声、厚禄的利诱,有些法师啊,有一点神通呐,就为红尘服务呐,就变成替达官贵人服务了呐,这就是替钞票服务嘛。不要当红尘法师呐。但是现在很多人都在做红尘法师,而且还希望做那种替达官贵人服务的红尘法师。那就名气大呐,哈哈哈哈哈,有地位呐。)
十项错误之法:
(一) “欲望”常被误认作“信心”。(呵!同志们呐,这讲得非常贴切呐,很多学佛的人认为自己有信心,他认为自己想往生西方极乐,这是欲望,不是信心呐!嗯,特别是现在汉地很多修往生的,想求往生的,甚至有所谓的大德啊,都说啊,想往生极乐世界就是菩提心,想往生极乐世界只是欲望,他连信心都不是。是不是?什么叫做信心啊?相信佛陀的教言,是吧,你要如理如法地照做,这叫信心。你要依止一个上师,对上师的教言有信心,要相信他,按照他的做。现在特别是本愿法门,他只要想去,念句阿弥陀佛就行了,嗯,那这不是胡说八道吗?这只是欲望呐,我以前不是讲过嘛,我想到牛津大学,想到剑桥大学去读书,读大学,那我是不是就能去了咧?这是欲望呐,是不是?你把这个问题去问那个一天到晚泡在电游室,那个成绩每次考试都是打零分,或者打几分,十来分的那个调皮捣蛋的学生,你问他想不想到牛津剑桥大学去读大学啰?他也会回答,“想去想去。”是不是?名牌大学怎么不想去咧?这不叫信心呐。这不叫对牛津大学、剑桥大学的教育有信心呐,是不是?这只是欲望。真有信心就要按照老师的教导去学习呐,是不是?把成绩搞上去呐,啊,成为优秀的学生呐,那条件还很苛刻呐。这才叫有信心。知道不?嗨嗨嗨嗨。信心包括对自己的相信,你认为自己有这个能力了没有啰?是不是?嗯,所以说啊,弘法利生呐,要负责任,是吧,这是别人的慧命,你误人慧命下无间地狱的呐,嗨嗨,啊。所以不要把欲望误作信心。这是指在学佛的这个圈子里最容易犯的错误,把欲望认作信心,真实地实践教言,不论多么苦,反正是对治自己的习气和欲望,这叫有信心。嗯,不愿意对治,又不愿意舍弃红尘,又不愿意对治自己的恶习,啊,只想着佛法上的成就,这是欲望,啊!)
(二) “贪爱”常被误认作“慈悲”。(嗨嗨嗨嗨嗨,是吧。这也是很多学佛居士容易犯的错误,他对那些对自己习气啊,随顺自己习气的那些众生呐,特别是家亲眷属,或者是混了一段时间的朋友,他起贪爱。啊,明明是贪着世间,他还认为自己有慈悲,我要把他们也搞得学佛。你看,有些人介绍他们的朋友就是花了一辈子时间想老公老婆一起学佛,花了一辈子时间去改造老公,因为老公以前是坚决反对学佛,总算是搞了几十年呐,总算是他同意学佛,也接触接触,听听课,哈哈哈,他根本不是学佛,他把学佛作为一种业余爱好,因为想起这么大年纪呐,是不是?不跟你对着干呐,啊,算了算了。你想学佛就学学,是不是?以前都是要离婚的,啊,终于把这个婚姻给保住了。这明明是贪爱呐!还认为自己慈悲,我没有舍弃家人,我慈悲他们,我把他们引到佛门呐,他们愿意学佛不啰?只是现在把他作为一种什么?民俗文化,业余爱好。闲暇之余,哼哼哼,或者是作心理按摩。是吧,搞一搞。佛法就比世间所有的学问都尊贵得多,都需要付出的精力、付出的代价要多得多,大得多呐,才能有些许的成就。你想学佛了,你就认真学就是呐,对于那些家亲眷属,反对,那是你的事,我们分手就是,因为家亲眷属是要舍弃的呐,他是今世呐,是吧。要像吐唾液一样的舍弃!大德们都这么教导的呐,米拉日巴大师啊,是吧,都是这么教导的嘛。所以他们就是对治你贪爱呐。慈悲是什么啰?无分别咧?呵呵,嗯,你像很多人对动物小动物,啊,我慈悲咧。你那是贪爱,为什么?你对你的小猫小狗,你家里养的,你就慈悲,唉,你就贪爱。对老鼠咧,你没看到贪爱,哼哼,是不是?嗯,对毒蛇咧,你没看到贪爱,都要慈悲,平等,无分别地利益其解脱呐,才叫慈悲咧。嗯,你对你的小孩贪爱,那么你就要舍弃他呐,是不是?你要把这份爱遍及到一切众生的解脱,才叫慈悲。但是往往很多人呐,他不能觉察这点。他总认为自己平等呐,其实一点都没平等。他有很多分别,你对我的口味的,对我的习气的,我就贪爱,美其名曰慈悲,啊。这是两个很浅的错误,是不是?欲望认作信心,贪爱认作慈悲。)
(三) 心意造作所显之空,常被误认作本体如是之空⑥。*【较明显的另译:心意造作所显出之{假}空,常被误认为是{那真实的}本体如是之空。】*(这是很多修行人容易走入的一个误区啊。真如本性是不假心意造作的,但是咧,有人修观成了习惯,他把观出来的,就是所谓心意造作显现的一个啊,观是应该是什么啊?应该是被动的,是不是?观就是看着嘛,但是由于他往昔啊,心意造作的一个习气,串习力,人总爱动脑筋呐,总爱思辨呐,他在观的同时,他不知道把这个思辨的这个习气放下,那么在观的中间没有东西观的时候,没有东西所观,他也要用心意造作出一个所观的空性,他认为的,其实就是他的概念,他对空认知的一种概念。所以是错误的。其实他不造作这种概念的时候,看到的恰恰是真理,观到的才是真如本性,啊。)
(四) “断见”常被误认作“法性”。(也就是所见到的那个断灭空呐,是吧。他认为那就是法性,不是的,啊。还是这个断见呐,还是被自己的心意识的习惯,被自己错误的知见杜撰出来的一个空,一个法性。还是那种心意造作的习惯,他因为不能把这个习惯,串习力停止下来,放下。所以他在这个修观的时候咧,本来是可以观到法性的,结果由于自己串习力,心念啊,妄念啊,他要杜撰出一个断灭的空,一个顽空,自己编出来的一个空,观念,心意造作出来的一个空,就是断见。他认为是法性。)
(五) “觉受”常被误认作“证悟”。(啊,证悟就是证悟真如本性,觉受是在证悟真如本性的过程中所产生的一些境界,啊。有正确的觉受,如法的觉受,也有不如法的觉受。啊!正确的觉受也只是过程,是吧。这是修行人容易犯的一种错误。就像当年夹山见鸟巢,是嘛,成了鸟巢的弟子,依然在山中在参禅打坐,啊一天呐,夹山证到,“外泊山河大地咸是妙明心中物”,这个境界,这就是觉受,啊,也是正确的觉受。欣喜若狂,因为自己是证悟了,跑下来想跟老师说,嗯,鸟巢禅师还没等他开口,就说了一句,“老僧三十年来,夜夜行经此境。”就是老和尚,我啊,每次都要从这个境界过身,这只是觉受,继续努力吧。这是真修行人容易犯的一个错误。当然这远远不是普普通通的不肯舍弃今世,贪恋今世这些人所能感受的。)
(六) 伪装的持戒常被误认作真正的持戒。(哈哈哈,真正的持戒的人,是心无所求,早已舍弃了今世,赤裸裸的直心,他不会随顺着这些居士啊,施主啊,信士啊,他们的欲求,他们要求我应该笑眯眯的,怎么怎么怎么,他们对持戒啊,有很多误解,真持戒的人不会管这些,不会被这些世间八风所动,他心里清清净净。而往往有些,就是前面讲的呐,对这些凡夫俗子,心有所求,他就会装出一副伪善的样子去持戒。但是往往这样的伪善持戒因为随顺了这些居士,又不批评他们,啊,这些信士啊,凡夫俗子啊,他们就赞叹他,这个人持戒持得好。哎呀,我讲句实话啊,其实啊,作为凡夫俗子你根本没有资格去评价这些修行人,谁持戒持得好,谁持戒持得不好,没资格!为什么?因为你根本就不懂什么是戒,也不懂什么是真修行。你是个凡夫俗子,虽然你号称皈依了几十年呐,你是办皈依证办了几十年呐,是不是?你一天都没在上师身边呆过。哼,是不是?你那个皈依都是假的。是不是?你都是假皈依,你怎么知道持戒咧?你还评价这个持戒持得好,那个持戒持得不好,还这个师傅修得好,那个师傅修得不好,你这种表扬,说他修得好我认为都是对真修行的一种羞辱。是不是?我就是这样看的。比方说,我画画,我打拳,如果是些外行在这里表扬我,夸奖我,我听我都烦,是不是?我说你有什么资格表扬我啰?是不是?我觉得你这种人,先自己搞懂,挨一点点边,你再评价,是不是?那样还有点边,真正地在评价。啊,我说现在社会是颠倒的,哼,怎么颠倒的咧?你一大帮凡夫俗子,嗯,去看什么艺术展览,看画展,哼,这些凡夫俗子又有几个懂画画的啰?懂艺术的啰?嗯,凑凑热闹,给这个画家,办画展的人,送点门票钱倒是可以。我从来就认为艺术嘛,是极少数的知音能够欣赏的,而绝不是这些外行的人可以欣赏的,哼,所以,哎呀,外面这些搞这些艺术的展览呐,嗯,那就是一种商业化的行为,不叫艺术,哈,啊!那么佛法更是这样子的呐。持戒,你对戒律学习过吗?你只知道几个名词,甚至有的人连名词都不知道,他都在那里评价。按照世间的所谓的贤善呐,这些东西去评价这些持戒。好笑,啊。但是现在很多学佛的人呐,都在犯这个错误呐,一个学佛几天、几月、几年的那个初业行人,他也在大言不惭地评价,“啊,某某法王、某某法师啊,那真的持戒持得好。”哎呀,你这么去评价?你赞叹、向往、仰慕可以,他们也都在评头品足,我就觉得这种评头品足啊,简直是对真修行人的一种羞辱。怀着极其虔诚向往敬仰之心在严肃的场合说出自己心中的倾慕,可以。那是你的仰慕。那是你的向往,可以开许。但是一大堆无聊的人在那里评头品足,你没有资格呐。你简直是在羞辱这些修行人。啊!因为你根本不懂什么是持戒,是嘛。)
(七) 入魔常被误认成“密行”⑦。*【愿意不明,另译是:入魔常被误认作是扫荡迷执的法行。】*(啊,我这里妄加揣测,啊。什么是魔咧?充满欲望就是魔,啊,欲望太重,就是魔子魔孙。特别是指男女欲望,男女的欲望。就是说如果心中舍弃了这些欲望,就不会入魔,但是外面有一种现象,有的修行人,自己心中的欲望就是对现世的欲望,就是物欲,物欲就包含了男女的欲望,因为男女的这个肉体他本身就是物质的,就涵盖在这个物欲里面。他本身不能舍弃,啊,在修行的时候,他又勇猛,于法上去勇猛,他于知见上又不舍弃今世,就是没有放下,对物质世界的贪欲,没有放弃对尘嚣的贪欲,这些物欲的翻腾得很厉害,翻腾得很厉害的时候,男女欲望势必会很猛烈地翻腾。这其实是修行当中的正常现象。如果你有正知正见,那就是舍弃今世,舍弃对物欲的贪着,知道对治,翻过去就没事呐。但是有的人,由于没有上师的指导和约束,也没有正知正见去对治,当这种物欲,包括色欲翻腾得厉害的时候,他就把本不该由他所修的一些密行,就是男女双修呐,或者是大吃大喝呐,或者是在红尘中吃鱼吃肉呐,干这些杀生呐,啊,这些密行不是在大庭广众中做的,不是在有人的地方做的,是那些真修行人到了那个层次之后,为了对治这种习气,在很隐秘的场所所修的一种对治法,他还都得考虑爱护众生的口业,不让众生造口业呐,他秘密地对治着自己的习气的一种修行方法,称之为密行。而这些没有断舍物欲,没有舍弃今世的这些人,在习气翻腾的时候,他以这个作为借口来随顺自己的习气,是不是?这样去修这些本不该他修的对治法。但是大家咧,很容易把他,他自己也很容易把他误认为是行密行,颠倒呐。密行是有严格的时节因缘包括环境,是有严格的规定。而前面所讲的那种习气翻腾得厉害的时候,由于行者本身呐,他心中充满欲望,就容易被魔所引诱。在修行中,在修行的术语中称之为入魔。你有欲望,特别是物质的欲望,啊,有欲望就容易被魔所乘,啊。嗯,行密行,什么真正的密行咧?他没有欲望,他只有对治他这个欲望,明不明白?他于物质,不论是男女的色欲,还吃喝的贪欲,是不是?众生欲望。那么密行就是有对治这种习气,有对治这种欲望的对治的欲望。而不是去满足和随顺这种欲望的欲望。否则就是入魔,随顺就是入魔。对治才是密行,啊。)
(八) 骗子常被误认作“成就者”。(那这个世界上为什么会出现这个现象咧?有的人呐,包括这些,特别是凡夫俗子之类的人呐,都喜欢随顺自己的人。凡是随顺自己习气,随顺自己错误的人,他们就喜欢。那么骗子恰恰就是随顺你的习气,是吧。他要骗你嘛,所以就要随顺你,他骗着你经常到他这来,搞供养,是吧,他就要随顺你的习气,就要哄着你,总夸你修得好呐,不错,你是好根器。啊,是这么夸奖你,但是咧,你实在不是个好根器呐。学佛几年呐,连个今世都没有舍弃,出离心都没有一点,怎么是好根器咧?是嘛,你们这些居士们呐,摸摸自己的脑袋想一想看,皈依证是办了好多年呐,依然在红尘中贪恋着工作,贪恋着生意,贪恋着家庭。啊,儿女贪恋完了,还要贪恋孙儿、孙女,孙儿孙女贪恋完了还要贪恋重孙重孙女,自己学佛还没挨边咧,就还要把这一大群家亲眷属全部都搞成学佛。这就是欲望!你这样做啊,那些当师傅的,当法师的,如果不批评你,还表扬你,“哎呀,不错,不错,你慈悲,有大乘根性。”等等等等,嗯,这就是骗子!为什么?他哄着你高兴,把你家里的人都带来就好供养,哼哼。但是你要遇到真正修行的师傅就会批评你,如果你是他的弟子,他就批评你。当然如果不具足因缘,他就恭敬你,不说你,他懒得恭维你,也懒得批评你。恭维,他是绝对不会恭维你,因为他是直心行佛法,是不是?你这样做不对,你就是个亿万富翁有可能给他几百万,他也不会这么说。不表扬你,就不表扬你;该表扬你的时候,会表扬你。是不是?你明明学佛几十年呐,连个今世都没舍弃,几年呐,学佛几个月就应该舍弃今世呐,我觉得。真是根器的话,啊,几个月,这几个月,我按部就班的,只要是在我这里咧,像我这个道场,在我这里听了一个月,《大圆满前行引导文》就听完了,你就应该考虑舍弃的问题。再熏习得几遍,不就是几个月,你就应该做到了,你是根器的话。哼,响鼓就不要重锤,听一遍就能舍弃。因为我讲这个舍弃今世讲得够多了呐,也讲得够浅显易懂的!那骗子咧,他又总在哄你啊,如果你,他跟你讲真话,你做到了,那就麻烦呐。他要你舍弃今世,你要真舍弃今世呐,成了真正的一个学佛修行人,不也就跟他一样,要靠别人供养了嘛,呵呵呵呵,是不是?嗯,那你就没有供养给他了呐。是不是?你舍弃今世了,没钱了,没工作了,没收入呐。没收入呐,不就不能供养他呐。是不是?他们怕这样讲的呐。因为他看中了你的荷包,他不是关心你的解脱,他是关心你的荷包。关心你长年累月的有供养来,是不是?哼,所以他就不要求你舍弃今世,还夸奖你,“不错,不错,不错,啊,走大乘道。”嗨嗨嗨嗨嗨!“你是走大乘道。”呵呵,明明是贪爱,他把他夸奖成慈悲,这也是很多骗子愿意做到事情。是不是?啊,你们这些居士啊,可以不舍工作,不丢掉工作,学佛修行嘛,可以这样做,两足尊嘛。两足尊嘛,一边学佛啊,一边把工作赚来的钱,种福田嘛,这就是骗子,这是哄骗大家,不管出于什么意乐。哼,都是哄骗,是吧。为什么?你告诉大家佛法,你就要告诉真实的佛法嘛,嗯,任何一个法门,只要是真实的佛法,他一个基础呐,那就是舍弃今世呐。出离心是趋入佛法之因呐,你连这个因都没有,还怎么两足尊,大乘道咧,是不是?嗯,这些骗子咧,着急的是你真的走了学佛修行这条路咧,你就没有收入呐,你没有收入,你就不能长年累月持续地供养呐。他关心的是这个,他不关心这些众生的解脱,是不是?那真正的师傅,是不是啊,真正的法师,他就会教育你,早早舍弃,趁年轻就舍弃。学佛要青少年的时期,青壮年的时候去学佛最好呐,前面讲了呐,青年时期是学佛最好的时候呐。我们不需要你这些钱财的供养,我们需要的是早日成就一个佛陀,是不是?你越年轻,舍弃得越早,工作放下得越早,你越能早日地真正走上这个修行的道路呐,是不是?你讲就应该讲真实的呐。唉,就怕你丢掉工作之后,没供养呐。那我们认识的人中间就有呐, 是不是?你像你高毓镁以前认识的那个师傅,是不是?一直到后来,我们坚决要走这条路的时候,他都反对呐,是不是?反对你放下工作呐,反对你放下工作,反对你跟我去专修佛法呐,住道场呐,是不是?我听了都好笑,你还是老师傅,人家把工作买断,专心学佛,这不是好事吗?唯一的是她以后没有工作呐,就没有每个月的收入呐,她没有那么多钱供养你啰。那你就是看重她的供养,并不关心她的解脱呐,是不是?所以说啊,诸位在外面跟大家结缘讲佛法的时候啊,要提起警惕呐,啊。不管对方是什么人,你不说佛法则以,要说就说真实的,是吧!他做不做得到舍弃今世,是他的事,哼,是不是?但是你要要求要鼓励每个人都舍弃今世,是不是?那很多人就着急呐,要是每个学佛的人都舍弃今世呐,那不断了我们的财路,没有人供养我们了呐。你放心呐,是不是?第一,如果这个每个跑来学佛的人,都舍弃今世,真正学佛修行了,那么大家就一起动手呐,开荒种地就是呐,有吃就可以了。是不是?真修行人多了还不好吗?这是第一。第二咧,你放心呐,你就是讲了真实的舍弃今世,讲了真实的佛法,要求大家舍弃今世,真做到的,又有几个咧?是不是?别人舍弃不了那是他的事呐。如果你不讲清楚那就是你在哄骗别人咧,是不是?你就是讲清楚了,我看你以前认识的那位师傅,他就是天天跟我一样的熏着你,要你舍弃今世,也做不到啰,因为他讲不出我这么多道理。是不是?你也肯定不会照他的做呐。你看你们那帮同事,朋友不早就认识他了吗?是不是?认识了那么多年,谁会把工作丢掉啰?有几个愿意舍得的啰?那么好的工作,是不是?嗯,看我讲的这个东西还有人不敢看呐,看了,就怕把工作丢掉,呵呵,被他熏过去了,会把工作丢掉,哈哈哈哈哈!是不是?所以你放心呐。你讲真的,真做到的没几个。所以于佛法啊,真不要打妄想,特别是在外面结缘的这些师傅啊,讲经的师傅啊,讲就讲真的!你像我,把我认识的真正的佛法很坦然地告诉大家,因为我希望大家都成就,这是第一。第二我也知道,真正能这样走的,没几个。呵呵呵呵,是不是?所以我从来也不去担心,也不去妄想什么。嗯,我就只讲真的。你做到了,恭喜你;你做不到,那你就结点缘啰,种点资粮啰。是不是?自然有各种各样的众生,自然有各种各样的心态,也自然会有各种各样的结局呐,当听到你这个真实的佛法的时候。自然会有各种各样的结局,是不是?而不会只有一种结局呐。如果真的是大家都舍弃今世,这样一种结局,那应该是所有弘法利生的法师们,包括居士们都应该乐意看到的一个结局呐,大家都真的修行了呐,是不是?那有什么不好咧?嗯,我是宁要一个真正修行的人,在我这里种田种菜,做事,我也不想跟那些假心假意,半心半意的人结缘,受他的供养。哼!是不是?没意思。他那供养不清净。是不是?他好像拿了百把两百块钱,还蛮不得了呐,我是最受不了这一套的!不说你拿百把两百块钱,你就是拿百把两百万来呐,你要是态度稍稍有点不恭敬,啊,不如法,那我就还嗤之以鼻!是不是?但是如果你真正是恭恭敬敬的,以虔诚的信心,对佛法的尊敬,对上师的尊敬,拿一块两块,我都高兴,啊。当然,这一块两块肯定是你财产的大部份,收入的大部份。哼,是不是?那还差不多。是吧,你一个月收入啊,几百块钱的,嗯,你拿个几十块钱作供养,你这是恭敬,啊!难得。你那个一个月收入几千块,几万块的,你拿个几百块钱,哼!那就不算什么蛮恭敬。如果是善意的客气,我也就劝你别拿了,我不缺你这几百块钱,哼,是不是?嗯。所以说骗子他反正想啰,几百块钱,几百块钱积少成多啰,多哄几个人来,经常每个月来看看我,每个月都有几百块钱,有得十个人,就几千块钱了呐,他是这样想的,是吧。他关心着钞票,不关心众生解脱,他就会当骗子。但是骗子咧,往往被认为啊,是成就者,经常这样,这样的现象很普遍。)
(九) 自利常被误认作利他。(这种现象也有呐。就像刚刚说的骗子也就是呐。明明是自私自利呐,是不是?所以他就要跟很多人结缘呐。很多初业行人,初接触佛门的初业行人去结缘呐,还要哄着人家开心呐,是不是?他的发心就是自利呐,想搞点钱呐。但是打出来的口号就是行大乘道呐,未行菩提道,先结众生缘,呵!这样讲的。我先跟大家结缘,你跟大家结什么缘啰?你是跟他的荷包、腰包结缘咧?是不是?跟他的钞票结缘。嗨!这明明是自利,他还打着利他的旗号。像我们这里以前也有呐,明明是自己的男女习气,和吃鱼吃肉的这个习气翻腾了,他想离开我这个道场,我这个道场生活太清苦,太安静,他要跑下去找小姐,跑到老妹家里吃鱼吃肉,他这明明是自私自利呐,随顺自己的习气呐,是不是?他跟我讲出来的理由,那就是度度他的妹妹妹夫,要去度度他的社会上的那些朋友。跟他们讲讲佛法,嗨嗨嗨,是不是?他明明是那样想,他要这样讲,这就是明明是自利啊,常常被误作是利他。是不是?嗯,这样的现象太多了,啊!明明是想把自己这个庙子搞得富丽堂皇,是不是?这是自利嘛,嗯,搞得条件舒适,他打着利他的旗号,召集一大帮居士在这里做法事,我帮你们超度,利他,是不是?自利就是自利嘛,是不是?使劲做法事,又不把这些知见详细地系统地教导给这些有缘众生。因为众生喜欢法事,不喜欢听知见呐,尤其是解脱的知见。这众生听了不舒服呐。没听头,是不是?你看我们在山中的道场,旁边的那些村民啰,不是问过我们吗?“你们就是嘴巴子讲哦,不搞那些法事,吹吹打打哦。”那个热闹,他们想看。我笑笑,真想回他一句,那种热闹仪轨,啊,你们农村办那种丧事的时候,不是有嘛,你去看就是嘛。是不是?我们不搞这些,我们就是嘴巴的,就讲,讲道理,以理服人,是以理导入众生走向解脱道。是不是?这才是对的呐,搞那些稀奇古怪的花样,搞得很热闹,众生喜欢看,随顺他的习气,这是名为利他,实为利己,是不是?你赚收入嘛!当然赚点收入也可以,但是你赚收入是附带的呐,主业应该是讲经说法呐。是不是?你一个寺庙,如果不讲经说法,只搞这些,那就是假寺庙呐,是不是?你没有佛法存在呐,你只有这些吹吹打打的仪轨,嗯,那不是假的是什么呐,是不是?)
(十) 欺骗愚迷常被误认成善巧方便。(哼,这都是那一类的人,是不是?最典型最典型的欺骗愚蒙就是啊,现在的本愿法门,是吧,还有所谓的捧出善导大师的,改头换面的本愿法门,是不是?他认为他是善巧方便,这就是欺骗愚蒙。我是直截了当的批评他们,不隐瞒,不掩饰,这是误导众生。这外面除了这些法门,还有超度法门,什么都不戒,吃鱼,吃酒,吃肉,他本是就是世俗人一个,然后他还说他是阿弥陀佛派来的,专门接人到阿弥陀佛那去的。哼哼,他有这个权利,那你找他还要找关系。这就是欺骗愚蒙,欺骗那些愚蠢的、无知的、迷蒙的众生。他说是善巧方便啊,还鼓吹如何如何殊胜,“那我们只要念一句佛号,其他什么都不需要改变。”什么都不需要搞清楚,什么都不要懂,就念一句佛号,就能到西方极乐世界,这不是欺骗愚蒙吗?他说他这是方便。“三根普被呐!”呵呵呵!他认为是这样三根普被的,就多蠢的人只要会念这几个字,都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哼!嗯,不管你造多重的罪业,哪怕你是五逆十恶,只要念了十句,就能往生,那又何止十句咧,他念二十句可以不?念十一句可以不?呵!是不是?这欺骗愚蒙啊,他认为是下手方便,善巧方便嘛,度众生。不然他连这句佛号都不念呐。他不念是他的机缘不成熟,他是个轮回的众生,他就轮回就是嘛,他是恶业众生,你要跟他结缘干什么?你如果真的修行的,你就要知道这一类众生,他的一口粮食一个馒头都是黑信财,是烧红的铁丸子,你没有那个牙口去消化,就不要结缘。是不是?只有骗子才敢去结这个缘呐。真修行人对这一类众生,愚蒙极重的众生是不结缘的呐,因为他没有那种力量去消化它,那个烧红的铁丸子的供养,知道不?要善根因缘成熟呐,成熟才可以学佛修行呐,是不是?阿弥陀佛的西方极乐世界那么殊胜,这一类众生都能去啊?那我们过去看的电影,那个《半夜鸡叫》里的周扒皮和他老婆他们,不知道,这一生就不知道念了几千句,几万句那个阿弥陀佛呐,是不是?他们也能去啊?嗯,如果阿弥陀佛的极乐世界都是一些周扒皮和周扒皮的老婆在那里,那我看我就只有那么大的兴趣呐,讲句实话呐。是不是?哼,那和呆在这个娑婆世界有什么区别咧?呵……,你说。当然从究竟的义理上本来没什么区别,是不是?但是你从这个权教的方便来说,阿弥陀佛的极乐世界就是清净庄严的,最次最次的边地疑城那里的人也只有那么一两种烦恼,不能随意出入边地疑城,不能随意到他方世界去听经闻法供养诸佛。只有这两种烦恼呐。嗯,如果他们在那里还有周扒皮和周扒皮的老婆那种烦恼,一天到晚,一门心思就是要如何算计这些长工啊,这样的人在那里,那这样的极乐世界,我看跟这边没什么区别呐,那这边也可以成为极乐世界呐,当然从究竟的义理上来说,这边也是极乐世界啰,呵呵,是不是?但从方便来说,这边还是娑婆世界呐,秽土呐,是不是?所以,讲经说法对那些欺骗愚蒙的人,一定要明确指出,提出批评,是吧。)
十项无错谬之法:
(一) 对任何东西都没有贪著,出家离家是不会错误的⑧。*【这恐怕也要看当时社会和出家之实际情况才能决定。在冈波巴时代之西藏,这句话很对,但在别的地方和别的时代就不一定适用了。】*(这是张澄基老人的看法。我认为咧,是对任何东西没有贪着,出家在家都不会错,啊。所谓在家,现的只是在家相,而不是还贪恋着这个红尘。贪恋着这个红尘就是有贪着嘛,是不是?如果他没有穿出家人的衣服,但是他对红尘任何东西都没有贪着,他是个瑜伽士,就是米拉日巴尊者这样的瑜伽士呐!米拉日巴尊者没有穿出家的衣服呐,是不是?他是穿在家人的衣服呐,他是瑜伽士。他甚至不穿衣服,哈哈哈哈哈!没有衣服穿,呵呵呵呵呵呵呵!嗯,那些穿了出家人的衣服的,如果对寺庙又贪着,我这个寺庙很舒服,条件很好,香火很旺,我在这里供养也多,也受人尊敬,这都是贪着,这穿了出家的衣服,等于没有出家。还是没有出家,是不是?所以说对于这句话的理解应该是什么咧?以对任何事情没有贪着为原则。要不着这个外相,啊。嗯,他虽然是白衣,但是他对任何事情没有贪着,他比那穿出家僧衣服的而有贪着的人呐,更是符合标准的比丘,嗨嗨嗨,是不是?相反你就是穿上衣服呐,只要你对这个世间的任何一个东西是有贪着,那你就不是个合格的比丘。是吧,也不是个真比丘。)
(二) 对上师和善知识恭敬承事是不会错误的。(呵呵,是吧。无论你如何恭敬承事,你就是恭敬得过份呐,这个上师也顶多是嫌你啰嗦呐,是不是?但是你不会错误,呵,是不是?只是觉得你这个人太婆婆妈妈呐,是吧。但是不会错误,无论如何恭敬承事,只要的恭恭敬敬做,都不会错,啊!嗯,因为跟善知识,跟上师结上善缘,你才有解脱的希望呐。是不是?结上恶缘有解脱的机会,但是不是指解脱的希望。为什么咧?你要恶缘了掉之后,在恶缘了的过程中结上顺缘,忏悔自己,对善知识和上师恭敬承事,把这个恶缘转过来,转成顺缘和善缘,上师和善知识才能调教你,帮助你,你才有解脱的希望。)
(三) 认真地在佛法的闻思修上用功是不会错误的。(这就是说的一个最保险的方法啰,你就是不实修,你多看那些佛经,总比看那些世间的书要好,但是实修更好,啊!)
(四) 见解高广而行为谨严是不会错误的。(哈哈!就是你如果见解很高,行为不严谨,很随意,就很容易犯错误。高高山顶见是指见解很高,空性的见解,但是一落实在行为上,要取舍因果就要像面粉一样的细,是不是?这就是不会错的。这两样缺一条都错了,没有空性的见解,再严谨的行为都只会是轮回中的人天福报,积点福德而已,不是解脱的,是不是?再高的见解,如果没有细致的和脚踏实地的行为,那都是空幻的空话,而且往往在行为上落下下地狱的因,是不是?都不行,两者缺一都不行,啊!)
(五) 心胸广大而持戒细密是不会错误的。(心胸广大,不等于你粗心大意。心胸广大是指容人,容事啊,能忍耐弟子的邪行,能忍耐师兄弟不如法的行为,是不是?能忍耐这一切,这是心胸广大。但是你的心行、言行等等,一定要细致严谨,细腻。)
(六) 智慧大而我慢小是不会错误的。(这是自己检验自己的一个方法,如果你认为你智慧大了,我慢又重,那你的智慧就成问题。为什么?真正智慧大的人,智慧开得越大,就会越发现自己不足啊,还别说跟圆满的佛陀去比,就跟走到前面的那些登地的菩萨,八地以上的菩萨,这些大菩萨们比,都差得远呐,怎么会有我慢大咧?哼,是不是?肯定是我慢小。当然有时候面对于那些愚蒙的众生,你有一点点我慢,就是一点点,但是你马上就生起慈悲呐,智慧大呐,哦,自己曾经也做过这样的人呐。是不是?你就不会有太大的我慢。是不是?你看到再差再差的人,你都要明白,你也做过这样的人,你就没有什么好傲慢的嘛,是不是?所以智慧大就一定会我慢小。假如你认为你智慧大了,我慢又很大,你就要考虑,你的这个智慧肯定是有错误的呐。当然智慧小,肯定是我慢大呐,而且绝对不会我慢小,凡是没有智慧的人,智慧小的人,他一定我慢很大。那么各位学佛的人呐,你们要知道呐,你越是初业行人,嗯,你就要知道你的我慢一定很大,是要时时警惕你的我慢的呐。越是轮回众生,我慢越大。你以为你没有我慢啊,其实你我慢很重。是不是?因为为什么?你必须承认一点呐,你没有智慧呐,或者你认为你智慧很高呐。这都是没有智慧的表现,是不是?没有智慧就一定会有我慢!而且我慢很大,啊。绝不会有这种现象,智慧小也我慢小,绝不会有。这只会在某些人身上体现一种表象,虚伪的表象,显得我慢小,其实内心中我慢重的不得了。为什么?你们去看一看嘛,这个山村里面最老实巴交的一个种田杀猪的老头,嗯,如果你显现出来的样子是个达官贵人,他会在你面前显得很谦卑,这种谦卑不是他的我慢小,呵呵呵,是不是?而是他对你有欲求,欲求大了,是不是?掩饰了我慢大。如果你显现出来是一个乞丐,在他面前,他的我慢就很重了呐。是不是?你看那山村中最愚痴,最本分,最老实的一个农民老头老大妈,他们在那个畜生面前就显得多么的骄傲啊,是不是?因为他觉得他比那个众生要高级。哼,是不是?你看,他们要是成了长者,年长之后,在自己的家里,怎么发号司令的啊?他再错误的这个决定,他也要发号司令,要你们执行,哼!是不是?哼哼,我就真见过这样的人呐,因为我在山村里面窜得多,哼,是不是?就真见过这样的人。嗯,他还在我面前摆智者,冒称智者,还指点我,自己真的是没有一点知识,也没有一点见识,啊,在我面前搞那种愚痴的游戏,还指导我,是不是?我都只是觉得好笑啰,心里笑笑也不说你啰。他们其实都是我慢很重的人。我看他们都在想哦,你这个城里的长沙的,还是大学生,怎么连我这个智慧都不如啰?跑到这个山村村里来,跟这个老头子亲近什么啰?是不是?他们都认为那个老头子没有什么嘛,是不是?有东西怎么会这么穷咧?他们人就是这样子的,你有本事,什么东西就一定要用来发财、升官,要过不穷的日子,哼哼哼哼。他们就没有看到这老人家有那么大的智慧,还安于本份,安贫乐道,看不到呐,是不是?嗯,其实同样一个道理呐,那外面的人对我也是这么看的呐,对那跑来跟我学的人也是这么看的呐。你们跟他学什么啰?他工作没工作,钱没钱的一个人,世间法又混得不好,是不是?跟他学什么啰?他如果有本事,他应该早就是当处长级的和尚了嘛,呵呵呵,是不是?或者是当厅长级的和尚了嘛,现在外面他们不是,前几天,那么不听到了嘛,现在有处级和尚和厅级和尚!是不是?哎呀,我听了,哎呀,那是什么和尚啰,那是政治和尚呐,是不是?唉,所以说那就是红尘法师,讲明的啊。这个人呐,一样的现象,正因为我见得也还多,所以对山村中的那些人的行为一笑了之。但是我看到了他们正因为智慧小,所以我慢很大,就不从文化知识还是见多识广来说,我比你一个山村里混的人,还是要多那么一点点吧。是不是?但是我却能接受你的教导,不做声,呵呵呵,懒得跟你争辩,所以说智慧小,就一定我慢大,啊。那么自以为智慧大的人,如果你我慢也大的话,那你那个智慧大就真成问题。一定是个错误的智慧,一定是个小智慧,啊!这就是检验自己获得检验他人的一个方法。嗯,那么检验上师也是这样子呐,啊,假如一个上师一天到晚在祈盼着他的上师来教导他,这不就是他的我慢小嘛,他很想当弟子,他不想当上师,不得已结了这个缘,教导了你们几个弟子,是不是?不得已,尽责任而已。是吧。他自己是一天到晚想依止自己的上师,他寻找自己的上师,遥呼自己的上师。那这个上师一定是我慢很小的呐,当然可以反衬反衬呐,他还是有一定的智慧的呐,是不是?因为我慢小的人,一定有智慧,相反认为自己这辈子当师傅呐,嗯,就满足于当师傅,根本不在自己的修行上去努力,不去希望依止到更高明的师傅。嗯,那这样的师傅一定是我慢大,因为他满足于当师傅,愿意当师傅啊,是不是?这样的师傅就一定是我慢大,那么我慢大的人,我刚才讲了呐,一定智慧小啊。因为他连什么啊,这个依师没有圆满成就佛陀以前是必须的一件事都不明白呐,那资粮道可以依止加行道的人做师傅。但是加行道的人就是做了师傅,你还要依止什么登地的菩萨做弟子呐,是不是?依止登地的菩萨,你就是登地的菩萨、初地菩萨、二地菩萨、三地菩萨,你做了这个加行道这些人的师傅呐,那你还要向往着能够做八地以上的菩萨或者报身佛的弟子呐,是不是?他们还是你的师傅,还是你的依止呐,你要向往的地方呐,是不是?那即便是八地菩萨呐,你还有九地、十地一直到圆满佛陀呐,你还有向往呐,是不是?就这个人呐,越是智慧大的人,他越希望做弟子;越是智慧小的人,就越想做师傅。哈哈哈!你看我这里跑出去的几个都想做师傅,嗯,一直在我这里搞破坏这个,他为了想做师傅,他干脆他现在也去学佛,还是出家,他那个出家只是说说,可能有个形式,他就是办那个形式出家都三年呐,都一直住在家里,跟老婆住在一起,这叫什么出家咧?是不是?他就是为了当师傅,想当师傅去出家。但是又受不了出家的那个清苦,还是要跟自己的老婆在一起,嗯,出家了大半年,是几个月呐,他的师傅打电话来问他,他居然这么回答他那个师傅,他说,我老婆在哪里,他就在哪里。这还是出家了的人。这种人好笑,是不是?所以说这就是什么?我慢大,我慢很大的人呐,我慢大的人,他智慧一定小呐,啊!所以大家要清楚这一点,啊。一个清楚自己,用这个标准去检验,一个观察别人,如理如法,是不是?呵呵呵。嗯,那么我用这种方法来检验我自己,那这么多年来还是如法的呐。是不是?还真没有什么地方蛮不如法,真没有什么地方蛮不如法,是不是?嗯,呵呵呵。)
(七) 口诀丰富而修持谨严是不会错误的。(为什么?你修持谨严呐,就能成就。那么你丰富的口诀,就成了你将来度众生的方便,是不是?这样两者结合,是不错的。但是如果你口诀丰富,修持不严谨,那你一个口诀都不会成就。啊,一个口诀都不会成就。那你的这些口诀就成了无意义的文字,是不是?你像那个六字大明咒,那六个字,如果那个六字大明咒你不成就,那六个字对于你来说就是没有意义的呐。因为那六个字又不能拿来写文章,是不是?又不能表达其他的意思,它只代表佛菩萨的咒语。成就了它就包含了一切功德。没有成就就是六个既不能写信又不能读书的字。是不是?那么你学好多好多丰富的咒语字有什么用咧?是不是?那这就错呐。所以口诀丰富一定要修持严谨,修持严谨是什么?就是如理如法按你的上师的要求一个一个法成就。是不是?于一法上必须成就!才可以。是不是?嗯,不要贪多不烂。像我们这边以前有的人呐,就是见到师傅就拜,见到法就学,见到上师就求口诀,求了一大堆,他一个口诀都不修。这种人我碰到了,我认识呐。他也求过心中心,他还跟我讲,他一修心中心呐,刚刚开始一修,那手指就痛得不得了,他就不搞呐,完了他自己没成就,他还想破坏我的法缘,是不是?这种人,你看,正因为他一法没成就,口诀是学得多,但是贪嗔痴一点都没有改,是不是?比凡夫中的好的还不如,低劣的人,他要破坏别人,自己成不了,他还要破坏别人。啊,所以这样是不行的,必须二者结合,口诀丰富修持严谨。)
(八) 觉受和证悟非常殊胜而没有丝毫的傲慢和夸张是不会错误的。(就是不论有多么殊胜的觉受,和证悟,因为证悟不就是智慧吗?殊胜的证悟不就是大智慧吗?你就一定会不骄傲,就不会傲慢呐,也不会有夸张,你是个真实的人。是不是?相反如果你自认为有觉悟,有觉受,有证悟,你又很傲慢,又喜欢夸张,那你那个觉受和证悟是一定有问题,就不是殊胜的证悟和觉受。是不是?是你走偏呐。哼,你看,我生活中有很多人呐,就认为自己见性呐,是不是?你都说你见性了,你怎么还贪恋这个红尘不舍咧?证悟了空性呐,是不是?那你心里应该早就不贪着这个红尘了呐,是不是?因为你知道红尘的物欲尘嚣都是梦幻泡影呐,而且是干扰你清净相续的呐,你早就舍离了呐,是不是?)
(九) 能独自居住,又能处众无碍是不会错误的。(嗯,但是大多数人呐,是不能独自居住的。正因为他不能独自居住,他就做不到处众无碍。所以说从这两条是互相可以印证的。凡是可以独自居住的人一定能够处众无碍。为什么?能够独自居住,他就一定内心充实,他心不依外境,他就能够长时间地独自居住。是不是?那么当他处众的时候,正因为他心里充实,他不依外境,这些所处的众人呐,对他没有妨碍,他也不会妨碍别人,因为不依靠别人,他也不会谄媚别人,所以他就会做到处众无碍。啊,那么那些处众有碍的人肯定就是不能独自居住。为什么?他处众的时候,他要依靠外境呐,希望别人恭敬他呐,就有妨碍呐。希望别人都听他的呐,不就有妨碍了嘛。如果别人不听你的咧,是不是?那就有妨碍。我要能够做到处众无碍就一定能独自居住,能够独自居住的人就一定能够处众无碍。依这点我也检验我这几十年来,我长时间的是二三十年是独自居住呐,我很耐得住寂寞。在独自居住的时候,我又能处众无碍,是不是?什么人都可以打交道,什么水平我不妨碍,我不依靠你,我心不依外境嘛,是不是?我既不要你赞叹我,也不在意你对我的损害,也无所谓的。合得来多讲两句,合不来把嘴巴闭上,但是还是可以处众呐。是不是?检验自己。那相反,一处众就想当头的人,他肯定是不能独自居住的,他有妨碍,要在人之上的。这个处众于妨碍就是总是要在这个人前、人先,凡是有这种心态的人,他就有妨碍;凡是能在众人中甘处卑位,他也不特意去甘处卑位,无所谓,真正做到在众人中间一切随缘无所谓,才叫甘处卑位。因为甘处卑位也好,众人先也好,他都无所谓,都可以,随缘。这就无碍呐。那个表面上甘处卑位的,他也还是在想等机会,还是想处众人先,那他就还是有妨碍。那么这样的人还是有妨碍,他还是不能独居。他要有机会出去,跟人结缘,推广自己,交几个朋友,哼,是不是?所以你们看那种凡是能一个人安安静静地过上那几年呐,十几年呐,几十年呐,这种人他一定能够处众的,不是他性格怪异,性格怪异的人是不可能独居的。明不明白?那么看看几个性格怪异的人他可以独居的啰?他三天两头又要出去吵别人,是不是?啊,电话不断,呵呵呵,他不是人出去找别人,就是电话找别人,他总是心里不安的,所以他不能独自居住的。相反,长时间能够独自居住的人,又能安静的,就是安之若素嘛,对独居,安之若素的人,他就一定能够处众无碍,啊。)
(十) 对自利心无贪著,对利他方便善巧是不会错误的。(对自己无所谓,但是只要是利益众生解脱的方便善巧,他都向往,都学一点,这样也不会错。如果对自利无贪着,也不想过多地学这些利众的方便,舍弃方便,那就容易落小乘,是不是?就是对自利不贪着,还要对利生的事业要有一些热心,是不是?学学利他的方便和善巧,这样就肯定不会落小乘,是不是?这样是对的,啊!)
十四项无义利之颠倒行为:
(一) 已得人身而不思正法,如至宝山而空手而归,实在是无意义的事。(那这不就说了这所有的轮回众生嘛,在这世间的芸芸众生,这些不学佛的,和包括那些以皈依几十年又不思正法的人,他不依止上师,他不就不思正法。你思正法就是依止上师学习呐,“那我在家里学。”你在家里学,这叫思正法啊?是不是?你就是太轻慢这个学习了咧,还思正法,是不是?就像一个读书人样的呐,一个爱读书的人,这个世界上有老师有学校,他就会去找老师找学校呐。除非实在是没老师,没学校,那也没办法啰,只好自学啰。他就会想办法进学校呐,这叫真想读书呐。那么你真想学佛,这个世界上有善知识呐,是不是啊?你就要去依止呐,有上师呐,嗯。这才叫是真正的思正法。那已得了人身,不思正法那就是颠倒行为呐,啊。那我看很多学佛的居士,颠倒了几十年呐。以前没有皈依以前,是颠倒,啊,领了皈依证以后,他还颠倒,不思正法。)
(二) 已入法门而仍系家累⑨,*【法门此处可能指出家人而言。】*(但是我的理解咧,我跟张澄基老师,老人家啊,有很多地方有不同的理解,啊!这个入法门,不单只是出家,应该是指真出家,而不是指那种形式上的出家啊。真出家就包括我们这些白衣,真正依止了上师,拜了师,有了口诀的传授,这就是已入法门,你拜了师呐,学了法了,这不就是已入法门了吗?是不是?虽然你不是出家比丘,但是你要真正做到一个合格的比丘呐,白衣是可以做到的呐。心对任何没有贪着,不就是合格的比丘吗?因为你清净呐,如果已经这样了,还系家累,就是有家庭呐,拖累着,嗯,你看我们以前认识的,不就是吗?老婆孩子一拖着,还拖着家累,这就是灯蛾扑火呐,是不是?这灯蛾是想活的嘛,是想活命嘛,所有的众生都是畏死贪生,是不是?但他偏偏要往火上扑啊,这不是极其愚痴吗?你入了法门,拖累着家室,是不是?贪恋着家室,那就是自己找死。怪不得别人,是不是?这就说中了很多很多的学佛居士呐。我不认为这个身入法门就只是指出家人呐,当然如果你是已经现了出家相了,还贪恋这个家室,还跟这个家室扯扯绊绊,一直不断联系,还巴得牢牢的,是不是?那这就是更加呐,更加颠倒呐,是不是?居士也一样。真居士啊,真正的居士啊,就是已经入法门呐,啊,特别是学密的居士呐,因为你见任何一个上师,见面他们不是都求了口诀吗?求了这个法,那个法吗?不是上次啊我们这里听了一回的,那个经的,第二回后来就不愿意在我们这里听了,还在那里吹牛皮,他已经得了那个什么?大法了嘛,他认为我不传心中心给他,他见第一次面,他就这样想啰,看到我没有传给他的这个意思,他就求了个大圆满,我笑笑。你这就是已入法门了呐,求了大圆满好事情呐!他还贪恋着红尘,依然跟老婆在一起,看他的相,算他的命,哼哼,是不是?搞这些。这不就是已入法门,身系家累嘛。哼哼哼,是不是?那就是颠倒的愚痴的,如飞蛾扑火嘛,自取灭亡嘛。是不是?)如灯蛾扑火,实在是无意义的事。
(三) 虽常在持法大德的面前,自己却没有信心,如在海边干渴而死,实在是无意义的事。(哎呀,像这一类人也不少,像我们这里就多呐。嗯,上师殷勤地六七年呐,殷勤地一遍又一遍地讲《大圆满前行引导文》,一遍又一遍地讲《米拉日巴大师集》,一遍又一遍地讲《达摩四心观》,是吧,等等,血脉论啊,等等。把这些大的佛陀的经典反复地讲,讲了这么多年呐,他也在这里呆着,呆了几年,最后还是渴死了,还是走了呐,又轮回去了呐。这不就是在海边干渴而死一样吗?是不是?大海,满大海的水够你喝的,呵呵,是不是?而且佛法这个海水绝对不是盐碱水,是淡水,而且是清净淡水,营养的甘露,是不是?你都干渴而死,这不是颠倒没有意义的事情吗?嗯。)
(四) 任何一个法门如果不能对治我执和四根本烦恼,就象是把斧头和树皮捆在一起,毫无意义。(呵呵呵呵,是不是?它这个树皮啊,不是指一张张的树皮,啊,是指树上的皮,跟树连在一起的皮。就是把斧头捆在树上嘛,因为一切佛法为对治,他学这个法门就是对治你的毛病的,就是斧头就是用来砍树的呐,你把它捆在树皮上干什么咧?捆在树皮上,它自己又不会砍这个树,它也不会动,嗯,它捆在树皮上,那个斧头的刃口也不会在这个树干上去砍伐呐,哼,这些斧子也成了锈的,在那锈。这就是很多人呐,求法求法,求了很多法,然后他就像把这个斧头捆在树皮上一样的,把法放在那里,从来不用这个法去对治自己,贪嗔痴越来越重,他也不反省,也不对治,就是这样的,空过一生,啊。再好的法门都没用呐!就跟得斧头一样的呐,再锋利的斧头,极其锋利的斧头不就是很殊胜的法门吗?极其锋利的斧头不用来砍树,而是把它捆在树一起,呵呵,再锋利的斧头它都会生锈呐,那再殊胜的法门,你不用来对治你自己的烦恼,破除我执呐,我执是最大的烦恼呐,还是根本烦恼呐,贪嗔痴慢疑呐,嗯,五毒呐,烦恼,这就是根本烦恼呐,就毫无意义。那再殊胜的法也会生锈咧,对于你来说毫无意义,等于没有斧头是一样,那等于没有法呐,没有法是一样呐,嗯。)
(五) 任何一个口诀如果不能对治烦恼,就象是一个病人,把药囊背在身上而不服用,实在是没有意义的事。(但是众生就很喜欢干出这种事情呐。你看,我爸爸都喜欢干这种事情,那个药就含在口里,然后吐掉。这不等于把药囊背在背上的病人吗?这个药是治病的呐,你背着干什么咧?这个药是用来喝的呐,吐掉干什么咧?又不是漱口,呵呵呵。这是没有意义的行为,是不是?这个人呐,做事就要做有意义的。什么是有意义的咧?我是病人,看了医生开了药,是为了吃下去对治病的呐,嗯,如果你不吃它,那你去看什么医生咧?开什么药方咧?花钱费时费力,毫无意义,又不能治好病。是不是?那么再是大德给你的口诀,你不用来对治你的烦恼,或者是你跑到这个大德面前,你只想听那个随顺你的烦恼习气的口诀,那不都是把这个药篓子背在身上的病人吗?是不是?都是无意义的颠倒行为。是吧!嗯。)
(六) 口头说法喋喋不休,身心却毫无行持和体验,这种说教,就象是鹦鹉说话一样,实在毫无意义。(就像有些人啊,喜欢讲佛法,他又没有是实修,根本就没有消化,上师那里听了,或者在书上看了一些《金刚经》是说空啊,这个经说有,那个经说空啊,等等,喋喋不休,这就好像那个病人呐,背着这个名医开的药囊,天天在那里夸奖这个名医,我看的是全中国第一的名医呐,开的是灵丹妙药,怎么怎么好,他就是不吃,他没有体验呐。是不是?你要吃这个药呐,是不是灵丹妙药就看你的病好不好,是不是?这是最实际的事情呐。嗯,不管是灵丹妙药还是什么药,啊,普通的药,治病就好,呵,是吧,愚痴。那现在这种现象就很普遍呐,一讲就是我是某某法王的弟子,讲起来,我的上师如何如何有名气,那我的上师的教言是如何如何的殊胜,但是他从来就不依止上师。啊,也不依止上师去对治他的烦恼,他的上师也不批评他,因为他没有依止上师嘛,哪来的批评咧?嗯,上师有时候也开显了,开示了一些教言,就把它背在身上嘛,到处去吹他上师的牛皮,自己的上师和法脉传承如何任何殊胜,我是世上最殊胜的上师的弟子,我的传承如何殊胜,他自己半点都不修,几十年呐,他都还是跟家亲眷属混在一起,就是不修,但是美其名曰老修行呐,还不知道有好重的我慢,不对治烦恼啊。嗯,还学佛弟子几十年呐,一听到这个灾难那个灾难来了,赶紧在家里囤积物质,这不是愚痴吗?你学佛的功夫到哪去了啰?是不是?愚痴颠倒。这就是背着药囊啊,夸药师,夸医师,背着药囊夸医师的病人,就是不吃。就是没有任何丝毫体验,就是学习呐,实修呐,认真学习实际修持呐,才有体验呐,那就跟鹦鹉学舌是一样的呐。)
(七) 用偷窃强夺或欺骗的方法,获得财物后用以布施,这就象雷电入水,完全浪费了,实在毫无意义。(那雷电,这个电是用来照明的,雷电打中东西,他才对那种东西产生作用,打到水里面就一点用都没有,是吧。嗯,但是外面的人呐,有几个不是用这些方法去获得财物的咧?在现在。现在不用这三种之一的方法去获取财物的人呐,几乎没有。可以说。你说这么多单位上的没有啊,单位上巧立名目发奖金,巧立名目去搞钱,这不就是以欺骗方法获得钱财吗?获得财物嘛,是吧?总想哄着上级多发点奖金,多设几个名目,是不是?吃回扣,这不都是欺骗和偷窃嘛!要不就是把职工的奖金截留一部份,是不是?这都是抢夺、偷窃,欺骗的方法。这样获得财物,你再来布施,当然啰,如果本身是当强盗,又当贼的,那就更加呐,搞来的钱来布施和供养。是吧,毫无意义。不是你的嘛,哼,是不是?不是你的东西呐。)
(八) 以损害众生的方式,获得财物后用以供养三宝,这就象把儿子杀掉,以其肉来供事其母一样,实在是颠倒的行为。(就包括了刚才讲的那些事情嘛,是不是?就是你要布施也好,供养也好,你一定要以自己清净的财物来供养,是不是?才有意义,是不是?嗯。)
(九) 为了满足现世的欲望而伪饰法行及忍辱,这就象猫躲老鼠一样,实在毫无意思。(呵呵,这个猫本来是抓老鼠的,不怕老鼠的,是不是?那猫躲老鼠有什么意义咧?老鼠见了你猫躲得好远,是不是?所以无意义。所以为了满足现实欲望而伪装修行、忍辱,没有意义呐!因为如果你真正的想学佛修行,真实的法行,你就对这个现世的欲望早就舍弃了呐。嗯,这就像一个人已经知道狗屎不能吃,他还要为了吃狗屎而去装作一个学佛修行的样子吗?一个清醒人的样子吗?是不是?不会这样子呐。是人都知道狗屎不吃,他对狗拉的屎他也不需要奉承呐,也不需要去装作一副很不想吃狗屎的样子呐,呵呵,是不是?任何一个清醒的人他都知道狗屎不能吃,所以他绝对不会装作一副我对狗屎没贪恋,我不贪恋狗屎。有这个必要不?是不是?没有这个必要嘛。嗯,那么真修行人面对这个世间的欲望不就像一个清醒的人面对狗屎嘛,是不是?你都觉得这些东西是有害的呐,是不是?早就应该舍弃,因为它妨碍我们学佛修行呐,妨碍我们的清净相续呐,是不是?所以不要,没有必要去伪装学佛修行,不想学就不学!是吧。不想学佛就搞轮回,就搞世间法,搞工作,赚钱,成家立业。是不是?如果我想那些东西,就搞那些东西嘛;我想学佛修行,我就真实地学佛修行。绝不为了世间的这些欲望去学佛修行!但是就偏偏有这样的人呐,以前还在我面前推荐他的经验呐,“世间法上搞不出名气来,学佛可以搞出名气来呐。”为什么?因为学佛是个大家都很陌生的行业,他可以在里面行骗,哈哈哈哈!能骗出名声来,啊!)
(十) 为了现世的名闻和供养而广行善业,就象是用一卷牛皮,一袋酒糟,或是一包食物来交换无价之如意宝珠一样,实在是颠倒的行为。(哼!广行善业,像讲经说法弘法利生这样的事情,是极其尊贵无比的,根本没办法用现实的价值去衡量,是不是?因为他累积的是成佛的资粮呐。是不是?成佛的资粮又何等的珍贵咧?我是为了利益众生,圆满自己的菩提道才去行这个广行善业呐。嗯,如果我为了世间的名闻利养,我去搞,那真的就是没必要呐。世间有很多东西很多行业可以让你获得名闻利养,你要获得名闻利养你就去搞世间的这些行当就是了噻,要用佛法的广行善业来干什么咧?嗯,那就是愚痴、颠倒,是不是?)
(十一) 见闻虽然深广,而身心却流入凡俗,这就象医生自染恶疾,真乃颠倒的行为。(呵呵呵,是不是啊?嗯,你见闻既然深广了嘛,你就应该知道真实的修行和对治呐,你就要有对治的方法呐,而你这个时候身心就流入凡俗,那你就不等于还是没有对治嘛。就像医生他也染上疾病呐,你医生你要自己知道预防呐,嗯,当然也有这种现象啰,自己是医生呐,也不知道怎么照顾自己对身体,但是一般中医来说都是知道照顾身体的,都很讲究,是不是?因为他都懂一点嘛,保养,如何保养自己的身体。如果你医生都不知道保养身体,那不就是个颠倒嘛,是不是?)
(十二) 学了一大堆口诀,却毫无实际的修持,这就象面对一个富户的仓库,身上却无钥匙一样般,实在毫无意义。(哼!这种现象现在也多,是吧,学了一大堆口诀,他一个口诀都没修,哼哼哼哼。那就等于是现在我们啊,站在银行的金库对面,看着银行的钞票,但是银行的钞票不是你的呐,银行金库里的钱也不是你的呐,只有你的那份存款才是你的,是吧,你有存单就是你的,你没有金库的钥匙,那财富是别人的呐。是不是?那么你学了这么一大堆的口诀,这一大堆口诀还是那些上师和法王的呐。虽然你学到了,但是不是你的。因为你没有钥匙,你没有去实修呐,没有实修就没有把这个钥匙搞出来呐,掌握呐,随时进入这个宝山呐。)
(十三) 自己尚未契证法仪,却对别人说法,这是以盲导盲,实在毫无意义。(就自己没有明心见性,或者对佛法的要义没有认真地深入,没有真实的修行,这样去指导别人,你也只是口头上的名相,这就是两个人都是盲人,没有意义,你也看不见呐!当然这不是指一定所有的上师,所有当上师的,都一定要明心见性,或者登地的菩萨,因为做上师,前面讲了每个阶段有每个阶段的上师。嗯,像加行道他深入了对法义有了一些品尝,诚信笃行嘛,他肯定于法义有深入,有了解,他是可以摄受资粮道的弟子。但是自己还要继续努力,是不是?但是他可以对资粮道的弟子说他自己已经掌握了的,因果啊,种善因得善果啊,等等,勤积资粮的,开始做加行啊,等等这些法他是可以说的。但是他是不能说空性的法,虽然他也能依于经文讲讲空性道理,但是他不能对别人讲空性的法。那么同样呐,登地的菩萨就同样要依止报身佛呐,都是一个道理,啊!就是说嗯,这里是说,如果你没有契入空性,没有契入法义,就是对法没有一点了解而对别人去说佛法啊,这就是以盲引盲。但是如果自己真实修行,深入了佛法,虽然未证空性,但是于佛法有了一些体悟,在你的上师的指导下,开许下你还是可以摄受一部份众生。但是如果你没有得到上师的开许,那加行道的也最好是不要摄受众生,是不是?如果你是自认为加行道,而没有依止上师的话,那你就不是加行道,还是资粮道,那你得赶快去依止上师!没有可能就是说不依止上师能够由资粮道进入加行道的,不可能啊。因为你作为资粮道上的初业行人,一定要学法依止上师学法,在上师身边接受上师的教导后,你才能慢慢深入,成为加行道的弟子,这个时候你就听上师的安排,是不是?)
(十四) 由方便【道】所生起之觉受以为是最殊胜的,对实相之究竟,却不予追求,正就象把黄铜当作金子,实在毫无意义。(方便道就是各种法呐,有的人呐,念佛啊,念得佛像现前,啊,有的人修法。修那种咒语,修得本尊,观想起本尊的像,本尊,不是观修本尊嘛,还有画像,观修出来,这都是依方便生起的觉受,他就自以为是,就满足了,而对更深的,圆满的空性的这些究竟的实相,他不去追求呐,就是告诉你,你还是黄铜,它不是金子,像金子,但是不是真实的金子。因为这是假的,是借方便而生起的一些觉受。有的人念佛啊,念得西方三圣现前,这是黄铜!这是相似的,是吧。嗯,真正的阿弥陀佛你不能这样见的。呵呵,是不是?你要去追求真正的阿弥陀佛,啊。不要把黄铜当黄金!)
学佛人⑩的十八项过失:
(一) 为了成就世间法而息隐住山,乃学佛人之过失。(呵呵呵呵呵,有这种人呐,是不是?就所谓的终南捷径呐,他心里想的就是皇帝能够来接我,一举成名而归隐深山,表现出自己是个隐士、高人,世外高人,嗨嗨,为博得世外高人这个名声,哈哈哈哈,嗯,这是世间的名嘛,凡是为了名,啊,“我像个真实的修行人,我住山了咧,你看。”自己跑到山里住了,然后使劲在外面吹,说自己住山呐。嗯,这就是为了名嘛,这就是世间法呐,是学佛人的过失呐。你不要为了这个世间的名去进山呐,我们进山就是为了断除掉那些牵缠和干扰,尘嚣的干扰,是不是?那就不要让别人晓得呐,是不是?所以你看我将来买下地方呐,那个地方保密,所有结缘的只在长沙结缘,在博客上,在网络上,QQ上,在网站上结缘,可以。嗯,将来到我们真实的道场的,一定是要真实的修行人了,才可以去。不然的话我们那里就搞成深山里的尘嚣,呵……,哼!是不是没必要。所以说那样就会犯这一点过失,为了成就名声住山。你看,外面是不是一听说,他住山了,他这个师傅是住山的师傅呐,那有的人就还在我面前吹牛皮,我是住茅棚的师傅。哼哼,我说你住茅棚,那你还跑到这里干什么咧?是不是?然后再一谈是,他那个茅棚比我那个房子还高级,哼,是不是?我那个是土砖的破的,别人不要的房子,我把它收拾收拾,自己作道场用,他还是砌的是青砖瓦房,是吧?哎呀,高级,还美其名曰茅棚,吓我一跳!嗯,这是过失呐。因为别人听说是住茅棚的师傅就恭敬他呐,是不是?他自己也这么说的嘛,他们都听说我是住茅棚的师傅才接我出来的嘛。那是为了出来才进去的,那又何必进去咧?是不是?嗯,但是你不住茅棚,别人就不接你呐。哎呀,我听了这个逻辑,我真的觉得好颠倒,一下还接受不了,搞糊涂了,既然要出来又何必进去咧?是不是?呵呵呵。既然要到世间来,你就直截了当,你就到一个地方当家就是呐,那不,他要先到茅棚里去搞一搞,先号召这些弟子跟他砌个茅棚,砌个新茅棚,然后把那新茅棚丢掉不要呐,又被接到这个大寺庙来,嗯,来当家。荒唐荒唐,啊!)
(二) 身为领众而只作自利之事,乃学佛人之过失。(同志们呐,这就包括做上师呐。你是领众的呐,不光是学佛咧,你任何一个团体都是这样的,或者作为一个部队的军官嘛,你只考虑你自己的死活,不管这些当兵的死活,你就当不了这个官呐,别人不会听你的呐。那么学佛也是一样的呐,身为领众,一旦领众呐,你就不要考虑自己的事情呐,只能考虑领众,众人的事情,一切原则都改变了呐,一切原则是什么?就是以众人的解脱利益为原则,以大家的解脱利益为原则。这个原则其实在世间法上都已经体现了。为什么世间有那么多大义灭亲啰?嗯,因为他领众呐,知道不?他要考虑的是他这个团体的利益呐,如果他没有领众,谁都不会去过份地伤害自己的亲人,是不是?一个家庭,你作为一个家长,他考虑的也就是这个家里的整个的利益呐、事情呐,他不会只考虑自己呐。只有光棍一条的人,就只可以考虑自己。因为你只负责你自己,你带一个人,你就要考虑两个人的事情,都要照顾到,不能只考虑你自己。啊,所以说两个人要处好,夫妻都是这样的,两个人要处好,只有不想自己,考虑对方,就能处好。如果两个人都只考虑自己,不考虑对方,那肯定吵架,是不是?那一个人考虑自己,一个人不考虑自己,还可能迁就拖延下去,呵呵呵呵,是不是?嗯,那那个不考虑自己的就是家里的家长。这个家如果大了,你成为领众呐,成为一个道场或者一个团体的领众,那你就只能考虑这个众人的所有的利益,不能考虑自己,啊。你如果只管自己的事情,那你还当身领众咧?你如果只考虑自己的事情,那还当什么上师咧?这么多弟子依止你呐,这么多弟子你不去考虑,你只考虑你自己的事情,你就不能当家,不能作众人的依止,是嘛。这是提醒大家一个经验,要想作头啊,你就心里不能有自己,这正好是反的。只想自己一心当头,捞到自己的利益,这样的人当不了头,也当不好头。你像过去我高中时候学的一篇课文叫《原君》嘛,原因的原嘛,君王的君嘛,他也就是推究原来本来君王的意义嘛,就是说了嘛,君王就是替众人服务的嘛,替这个国家的人民服务的就是君王。但是后来颠倒了嘛,因为你那个时候的君王,真正的君王是可以禅让的。为什么?反正是替大家服务嘛!替别人服务,那就我让给你啰,你来搞算了,你有德行,你年轻,是不是?这个时候可以禅让。一旦颠倒过来,变成为自己谋利益的国王呐,这就不是原来的君王了呐,是不是?不是君王的原意呐,就是身为领众而执着自利的事了呐。这个时候就不能禅让呐,要争了呐,就争个你死我话了呐。是不是?)
(三) 佛学虽博而不怯罪行,乃学佛人之过失。(你看看,你学了那么多的佛学知识,对于罪行,这个罪恶的行为啊,不害怕,不心生畏怯,这就是学佛人的过失。你学的只是个名相,是不是?你不知道真正的佛学,因为真正的佛学里面任何一本经都脱不了因果。你如果明白了,还去干这种罪行?你不知道种恶因会得恶果的吗?这是学佛人的过失。)
(四) 口诀虽丰富但身心却流于凡俗,乃学佛人之过失。(这种人就多了,是不是?上师也见得多,口诀也求得多,但是他从来不修啊。怎么不是过失咧?口诀还是上师的,呵……,对于他没有一个口诀。他虽然求了很多口诀,但他一个口诀都没有。是不是?他身心跟世间凡俗人是一样的,对世间很贪着,处处要占便宜,只想损人利己,自私自利嘛,这算什么学佛人咧?他已经都不是学佛的人呐,何止是过失?)
(五) 持戒虽然谨严,心中贪念却极大,乃学佛人之过失。(哼,这就是持表面上的戒律了呐,是不是?你看,有的人他为了名闻利养去持戒,他说我持这个手不碰金钱的戒律。但是你不碰金钱,衣食从哪来咧?佛陀制定这个戒律是对治那些贪恋极大的人时刻之想要捞钱的人,控制一下他,不要他去碰钱,免得生贪恋,是不是?如果你心中贪恋又极大,又巴巴地望着供养,你虽然你手不去抓钱,不碰钱呐,但是你心里时刻之巴在钱上面了呐,是不是?心中贪恋极大。贪名闻利养,乃学佛人的过失,是吧!这就是没有持戒呐,假持戒。因为持戒就持在心上,是不是?)
(六) 觉受和证悟虽好,却不能调伏自己的身心,乃学佛人之过失。(这是冈波巴大师所的一个方便啊,如果真正证悟好,就不可能不调服自己的心身,如果不调服自己的心身,就不会有殊胜的觉受,正确的觉受和证悟,是不是?这是方便指那些自以为有觉受证悟的,其实错了。不是殊胜的觉受,也不是正确的觉受,根本就没有证悟的人自以为有,他却不能调服自己的心身。那这样的证悟是假的呐,是不是?因为必须调服自己的身心呐,才能够有殊胜、正确的觉受和证悟。)
(七) 已入法门,但于入世之爱憎不能断舍,乃学佛人之过失。(我这里又讲包括所有的学了法的居士呐,是不是?当然出家人要求更严格。对于世间的爱憎呐,他不能断舍,家里的亲戚啊,亲人眷属啊,亲眷啊,牵缠不断。啊,对跟自己争香火啊,争做法事的那些其他道友或者其他门派,甚至是外道,其他宗教纠纷不断,为了争些做法事,争生意啊,这就是,争香火,争市场,不一样吗?一直于这些纠纷中不断,这样不清净的地方,他还不舍弃,还很贪着,还一定要在这里当家,呵……,是不是?这就是学佛人之过失。)
(八) 身虽出世行于佛道而勤事稼穡,困于农务,乃学佛人之过失。(啊,这就是说寺庙出家的人,按照佛陀原典是不事稼穑的,但是咧,这个事情到了汉地,就已经改了,因为在藏区,在印度那边它是有供养的这个民风,所以出家人能够满足衣食,就以不贪为殊胜。但是佛法流传到汉地之后,如果仍然沿用这种戒律和规定就不合时宜,就有了百丈清规确立,一日不做就一日不食,在汉地,特别是禅宗道场,真修行的人他们不依靠供养,啊,自己肯定是要从事稼穑的,在种田,自己种菜,是吧。只是说已经是出家住山修行的人呐,不要勤事稼穑,关键是勤事错了。勤就是拼命地搞呐,是不是?这基本上道场的需要满足了,就可以呐,是吧,嗯。当然如果道场还有其他的需要,多种一点也没关系。只是不要搞得像农民样的贪得无厌,只要不是为自己做,是不是?嗯,这里要做一个解释,因为冈波巴大师是西藏的嘛,藏区是有供养的嘛,是吧。但是我们汉地没有供养呐。)
(九) 虽解义理而不修持,乃学佛人之过失。(这里咧,其实也是说的啊,他这个虽解义理,也是假的,因为为什么?啊,佛陀经典的义理是要通过实修实证才能真正地理解,没有实修是不可能去了解佛经上的义理的!所以说有的人只是在文字上去看看,研究佛经,做个学者,做学者是不可能了解佛经的义理的。嗯,所以这个所谓的了解是假的,不修持的了解是假的。)
(十) 虽已立誓修持而不能贯彻始终,乃学佛人之过失。(这就是很多人都容易犯的毛病,就没有长远心啊,就没有恒心和毅力啊,受不了苦,对自己的誓言都没有办法坚守,这样当然是学佛人的过失,学佛人就是一诺千金呐,首先要成为一个大丈夫!学佛啊,乃大丈夫的事,非帝王将相所为。因为做帝王将相他可以不兑现自己的承诺,但是大丈夫一诺千金!答应了的事就一定要做到,立了誓言还不做到啊?是不是,答应了的事,他都要做到,何况是立了誓言的?就一定要做到。所以修行啊,学佛人啊,真正的学佛人是大丈夫。)
(十一) 职务虽在法中,而法行却不能成长,乃学佛人之过失。(你看,有的人呐,在僧侣团体中担任了各种各样的法事职务,你担当职务呐,肯定是你修得好的呐,才能够提拔你担当这个职务,而这个职务本身也是帮助你行菩提道的呐,你就更有责任了呐,在这个职位上你的菩提心应该日益增长才是相应呐。如果你不能日益增长,没有尽职,是不是?那就证明你在这个职位上是谋私利了呐。那么讲经说法也是一样的咧,你当讲经说法的上师呐,应该是越讲自己心里越明白,教学相长,不然你这个讲经那就只是鹦鹉学舌呐,就没有讲好经呐,是不是?就是越讲经呐,你就越明白,这才是正确的验相呐,职务是一样的。)
(十二) 食物虽然自然而来,心还是放不下要去东谋西找,乃学佛人之过失。(呵呵,这个食物自然而来,我就不知道是何指,啊。嗯,冈波巴大师也许说的是在印度和西藏啊,有供养啰,是吧,人家会送来啰,是不是?但是以我的妄测,假如是你有了神通或者是有了这样的加持,食物自然而来,哼,你还要东找西找,那就真的是愚痴。但是佛门中确实有过这样的事情。我曾经在我们汉地啊,有一个寺庙,他有护法神的加持,什么方面的加持咧?就是他那个厨房的灶台上有一个洞,一个坑呐,那坑是盛油的,是啊,那个油啊,每天炒菜就要用呐,用完了又有,用完了又有,反正是一个小小的像碗一样的,碗那么大的一个坑,里面有那个油,总是舀不完,几百年呐,一个老庙子就总是搞不完,但是有一段时间啊,有一个当家师,他有了这个用不完的油,他还在担心,又用其他的瓶啊,罐啊,把这个坑里的油舀出来装着,结果这一下,因为贪恋的生起,就把这个油舀完了。如果你不生这个贪恋,这个油什么时候都不会断。这就是应了什么?食物虽然自然而来,心还是放不下要去东谋西找,这就是犯了很严重的过失,护法神就不加持呐。哼哼,嗯。)
(十三) 由善业【定慧】所获之威力,用来医疾延命⑾,*【为众生除病乃学佛人之应尽责任,此处恐系诫告专修之人士,不可轻易将善行及定慧之威力。一味用在治病及替小儿延命上,因而浪费威力而增道障。】*(这个方便之说啊。一切看意乐和发心,是吧。嗯,主要看自己的发心,如果发的是菩提心,利益众生解脱,那你用定慧来获得的威力咒语呐,这种东西,那没有过失。其他的不要做,不要干预因果,是嘛。所以很多人就不理解呐,是不是?你看我不是发生了这样的事情吗?那么不是在我身边看到了吗?嗯,在我们道场里,我能用咒语加持,让一条蛇,已经硬了,成了硬梆梆的一条蛇活过来,做加持,这就是善业的定慧之威力做加持嘛,为的是什么?接引众生呐,让弟子们生信心呐,这样做是可以的。但是我怎么能让这些东西来延续亲眷的寿命咧?亲眷不学佛他的一切都是他自己的因果,是不是?所以说有可做不可做。嗯,有的人就会打妄想啰,你既然能让那条蛇活了,你怎么不能让你的家亲眷属都延命,长生不老、延年益寿咧?他长生不老、延年益寿有什么意义吗?他要学佛呐,是不是?他要走真实修行,他将来能够利益众生的解脱,可以做,是吧。那条蛇当时如果活过来能让旁边看到的那些弟子生信心,可以做,是吧。虽然究竟还是没能生起信心,但是做了还是有意义呐,是不是?所以有很多东西你要正确的理解。上师不跟你们讲讲道理,你们也没办法正确理解呐。是不是?)乃学佛人之过失。
(十四) 为了财物而教人口诀,乃学佛人之过失。(那就是说这些传法的上师了啰,啊,如果是为了混点钱财,来一个人就教一个口诀,这就有过失呐,他又不恭敬,又不尊重佛法,又不是真想学佛修行,你为了他供养的几百块钱,教他个口诀干什么咧?是不是?那就不要。要看重佛法!包括讲经,那就是不恭敬不讲!你给再多的钱我也不讲,是不是?)
(十五) 以机心来自赞毁他,乃学佛人之过失。(所谓的机心呐,就是让别人贬低,让自己抬高,或者是让自己这个道场弟子增多,名闻增长,这都是机心,啊。这样不能自赞毁他,但是正确地,明确地指出修行学佛中的错误现象加以批评,这是利益众生的慧命,这是应该做的。)
(十六) 能传授口诀给别人,自己的身心却不能与法相应,乃学佛人之过失。(这就是指那些做上师的,有些做上师的啊,有了传承的保证,是能够传授口诀给别人,但他自己却不修持啊,却不调服自己的心身呐,不能让自己的心身与法相应,这就是他犯的过失呐。但是他还是能够传口诀。为什么?他有传承嘛,啊。)
(十七) 自己不能独自安住,又不知随顺处众之道,乃学佛人之过失。(这就是刚才我前面讲的,能随顺处众的人呐,就一定能独自安居。因为他内心充实,他有法,有佛法,是不是?他正因为没有佛法,他自己就不能独自安居,心里不安嘛,他要依外境,是不是?我学得这么好,应该有弟子呐,他要靠弟子多,有弟子才来验证自己,是不是?这就是没有学好。你自己能独自安居,一定能够随顺处众,啊。弟子多也好,少也好,没有弟子也好,都无所谓,都能处之泰然,这样的学佛人才是正确的呐!嗯。)
(十八) 于乐不能容受,于苦不能忍耐,乃学佛人之过失。(这个于乐不能容受,那就是他的福报太小,刚刚受了一点快乐,他就承受不了呐,要去炫耀,不能安静地承受,细细地品味法乐,是不是?或者别人刚刚恭敬他一点,称他为师傅,他也不能容受,他就骄傲起来呐,这都是属于不能容受啊!等等。那于苦他又不能忍耐,修苦行他又不行,他又贪恋着这个房间呐,寺庙呐,床铺的舒适呐,这个房间的舒适,要他去求法,他又怕苦,他又不能够忍耐,这是学佛人的过错。像这类过错,是大家经常犯的。啊,很多人都犯这种过错。)
十一项⑿*【原文作十二项法,但数来数去只有十一种{?}。】(张澄基老先生打了一个问号,它原文是十二项,他数来数去数不出来十二项,只有十一项,所以他干脆翻译成十一项不可缺少之法。)*不可缺少之法:
(一) 从心底深处惧畏生死轮回,此信坚固,为不可缺少之法。(你看看,畏惧轮回啊,这是不可缺少的啊,学佛人的第一基础!但是我看绝大多数号称学佛几十年的居士,他都不畏惧生死轮回,他讲是嘴巴上讲,他想往生极乐,但是我看到他根本一点都不畏惧轮回,为什么?他天天跟那些轮回中的家亲眷属纠缠在一起,天天就只生活在这城市里面,红尘里的家中,不肯舍离,他不畏惧啊。哼哼,畏惧是什么?就好比要逃离灾难、逃离战火的那些人深怕那个炸弹落在这个房间里,他还在这个房间里呆得住啊?呵,比方说我们这里打仗了,那个战争就要打到我们这里来了,所有的人不都是把自己家里贵重的东西挑着担着往外跑嘛,逃难呐。为什么?他就怕那个炸弹落到他的房间里炸死他呐,这才叫畏惧呐,如果那个时候还住在家里的人,那就是不畏惧的人,呵呵,是不是?嗯,也有这种人啰,老了,反正跑不动了,反正就不走呐,是不是?我们看电影那个《闯关东》里面不是有个老人家干脆不走呐,那日本鬼子来了来了,哼哼,随你把我怎么样,反正我跑也是累死,是不是?他不走了。他那不叫不畏惧,他是没办法,啊。真正畏惧了的,你看那个电视里面不早跑了。那么你号称你学佛几十年呐,你要畏惧轮回,你还会呆在这个中间不?一天都不愿意呆,是不是?此信坚固,为不可缺少之法呐。是不是?这样不能少。哎呀,十一项咧,同志们呐,少了一项都不行,不可缺少的东西咧!)
(二) 能引导自己进入解脱道之上师,为不可缺少之法。(嘿哟!那现在,特别是汉地的这些学佛的,这些人呐,他可以几十年,甚至一辈子都不要上师,他只是偶尔高兴去看看上师,他哪里是认为上师是不可缺少的啰,呵呵呵,是不是?上师是可有可无的,对他们来说,是不是?但是这里说了作为学佛的人引导自己进入解脱道的上师是不可缺少的,是必须有上师。什么叫有上师啊?就是你要依止上师,才叫不可缺少。)
(三) 对自己身心有益之教法,能善解善用,为不可缺少之法。(那没有上师的教导和指导,你又怎么知道哪些教法是有益的咧?任何一种教法都是对治呐,都是当时的对治,那种时节因缘条件下的对治,所以要善解善用还是要依止上师。)
(四) 坚毅恒久无惧艰难之精进,为不可缺少之法。(如果你没有这个精神准备不能做到坚毅恒久啊,没有不惧艰难就不能修法。所以我们必须树立一个观念,就是只要是走这条菩提道啊,什么条件我都接受,什么地方都可以去,哪里有上师,就去哪里。是不是?嗯,不要一定要是这样条件那样条件,那就是不具备坚毅恒久艰难之精进。)
(五) 于闻思修三学处之努力和福慧二资粮之集聚心无厌足,为不可缺少之法。(你看看,闻思修三学处要努力的话,你不依止上师,你怎么努力啰?你怎么去闻思修啰?你看经文你看不懂咧,我讲句实话咧,更不可能精进咧、努力,是不是?你就是自学努力,也只是成了一个学者呐,学者不是修行人呐。外面现在也有学者呐,佛学大师呐,教授呐,他不是修行人呐,他的经文看了很多,自己也写了很多著作,当教授,他在大学里教这门课,是吧。但是他不是修行人呐,因为他最起码的舍弃今世都没做到呐,他于任何一个法没有修持呐,那么福慧二种资粮更要聚集,更要不断地聚集。为什么?学佛是要不可以少善根福德资粮的呐,福德因缘的呐,是不是?福德少了,因缘少了,福慧少了是不行的。就算你登地了,还要积累如幻的资粮。)
(六) 具有能悟诸法本性⒀*【原文作Shes.bYahi.gNas.Lugas,直译作“所知法的本性”。但“所知”二字如直译,可能会引起关于知识论方面之问题,其实藏文术语之习惯说一切所知法Shes.byahi.chos.Thamas.chad.,即是一切法的意思。股此处不拟因习语之不同而直译,可能会造成不必要之许多问题也。】*之见,乃不可缺少之法。(就是证悟空性呐,这就是证悟空性的法是不可缺少的啊。)
(七) 于一切时处皆能安然修观心性,为不可缺少之法。(你看,你就是住深山道场,或者出来讲法,或者是跟随上师一起出来弘扬佛法,在什么地方,什么时间都还是要修法,都能够修观心之法,是不是?得观修心性嘛,不能因为做这个事情就中断其他的,自己心性的修行呐,是不是?这样不可缺少。)
(八) 能使一切所作所行皆归于道之法门,是不可缺少的。(那就是菩提心呐,能使一切所作所行呐,都能归之于道呐,是不是?)
(九) 能遣除一切违缘、魔障和错误之不落言诠之口诀,是不可缺少的。(那就是要有除障的那些口诀,降魔除障的口是需要有的,不可缺少的。因为你要修行呐,就会遇到这些东西,是吧。)
(十) 在临命终时,心能安祥且具有决定的把握,此一境地是不可缺少的。(哎呀,那我看很多居士都做不到呐,包括一些修行人,出家的,都做不到呐。临命终的时候,能心能安详有决定的把握吗?很难做到。没有平时的修行,临命终【时做不到安详呐,还不说有把握,连安详都做不到。当然他之所以安详就是因为他有把握呐,知道自己会到哪里去,知道将来比现在好,他有把握,所以他就安详呐,他就能从容地面对生死,啊。所以从容面对生死啊,他是要靠平时的修行才能做到的呐,是要悟透生死的人才能从容面对。否则不管你平时多么庄重,多么庄严,哼,一到临命终时都慌手慌脚,啊!)
(十一) 任运成就法报化三身之果实,此一法门是不可缺少的。(呵呵,那这更加呐,能够 任运成就法报化三身法门是在修行路上绝对不可以缺少的啊,这是不用多说的。)
括号内文字为上师口述,括号外文字为作者原文,*字号之间为原作注解,所用版本为张澄基老师所著《米拉日巴大师集》简体横版。
本文为三昧禅院所撰,如需转载敬请注明出处。
博客地址:http://blog.sina.com.cn/miputi
本文固定链接: http://www.sanmeichanyuan.com/?p=2226 | 三昧禅院
最新评论
把每一片花瓣放在旋律中畅想[
但是看了你的这个帖子,又让我
博主文笔工夫不错,分析的很透
能得到你的支持是我的荣幸
文章我喜欢的,我下次还会回来
不错,很好,经常来看的,潜水
看文章要留言,呵呵
过来围观一下,留个言